担忧楚人精神

第191章担忧·楚人精神

风允点头。

“不急一时。”

相比国情,此时楚人的状态,更让风允无奈。

风允沉吟一二,道:“除却楚地之情外,楚人的精神,也是我很担忧的事情。”

“楚国可有自己的《风泽无神》之策呢……”

风允语止。

他如今不是楚国士,也非国相,也没有百越王那般的君主。

他如何能行风泽无神这样的策论呢?

风允知道了。

他轻笑道:“原是这般,楚君应是看过余的《风泽无神》之策了。”

风允说着,看向沈尹华。

如果没错,沈尹华之前试探自己对散布自己的策论之人,的态度,就是其因有二。

其一。

若不散布,那楚人就会认为放走扬粤王的策略,是楚王所行,会让楚人埋怨楚君,此对君主不利。

其二。

此时哀叹,以国升爵位,为向往的楚人,与风允说书-《列国·百越》一书中,《风泽无神》之策内,所记的百越各部族的信仰姿态,近乎相似。

都是长年累月,近乎执拗的态度。

特别是楚国权贵们,利用此信仰,控制楚人民心,但何尝不也被此信仰影响,假戏而真,对《周礼》疯狂执着,升爵之事也桎梏了自己,成为了权贵们的七寸。

若风允再如当初在百越时那般,行《风泽无神》这样的策略。

到时,庞大的名望加持下,楚人莫不会与百越人一般,斩灭之前的信仰,对风允敬仰?

民心在风允,风允在时以风允为上,风允离时以风允所留之言为上?

这对楚国有好处,可对楚君没有好处!

如此,是何人散布策论之事,也不用多言了。

但,楚君想错了,风允不是追求名望的人,当初要百越的声望、民心聚于一身,是为了方便后面行国策,让百越人信服,坚定执行他的国策。

而此时风允不是楚国国相,亦不是臣,他不需要谁信服他,也就不需要楚人的声望、民心于一身。

淡笑而过。

“罢了,记下国情,再行策吧,至于国君用否,那是国君的事情,我行策是我的事情。”

“这份策对即使此时无用,但待后人观阅时,也可以史为演,试行可否,以此来安定当时之危。”

“这也是写《列国》一书的缘故,不管在何时代,观之,可利人族当世也。”

风允洒脱,收好了《列国·楚》。

“两位,可还要用茶。”

茶,却也刚被婢女送来。

昭阳与沈尹华起身,皆对风允一礼。

昭阳隐约从风允的话中听出什么,但风允都不追究下去,他自然也无心去思虑,他还需去为风允说明出城之事。

至于沈尹华,此时后背发凉,其声略显忐忑。

“风子,明日屈氏族长,屈瑕,欲在典籍宫内举办诗歌雅会……您当初在禹越时,颂《大禹赋》,其赋独特,是为一种新文体,其气势雄壮肃穆,大有礼乐之大雅……遂希望您也能前往。”

“这就是急召您归的原因,此雅会,虽是第一次,却为国之盛事,君上也会亲临,主持雅会,以彰楚国之礼。”

闻言,风允点头。

“余暂居楚国典籍宫,为楚君礼。”

“诗歌雅会在典籍宫举行,邀余,余岂有不往之理。”

见风允隐形,沈尹华这才告退。

出了风允的偏殿。

昭阳蹙眉,冷目道:“沈尹华大夫,您还是擦一擦额头的汗得好,面对寒风吹冻,明日无法长久诗歌雅会。”

“啊…多谢昭阳司马提醒。”

昭阳冷哼而离。

留下的沈尹华这才缓和,回首望向风允所居的地方,他无奈一叹。

“楚啊…楚。”

“我一楚人老者,又能如何呢。”

“风子啊,您太聪明了,我想没有人能欺瞒得住您,但该做的还是得做,或许您愿意陪君上演下去。”

说毕,沈尹华目光中又生出希冀。

“君上啊,您能做到哪一步呢?”

“您明明很清楚,楚的弊端啊……”

……

翌日,清冷的典籍宫内,人来人往。

其护卫、奴婢之多,左右不绝。

拥护之下,一位位往日难以见到的权贵之人,纷纷赶来。

典籍宫最大的宫室,此时早已装点完毕,四周屏风竖立,席位相对。

每个席位的案桌之上,都有几叠空白精美的帛书与堆放的竹简,笔墨早由婢女研磨细腻,排放整齐。

在案桌旁,还有铜盆炭火,踏入殿内的人,都能感到扑面暖意。

可见,这次的诗歌雅会,楚国权贵,皆有重视。

“今日…”一内侍,从外赶来,来至店门口,就高声道:“楚君行国之要事,此次不入席间!”

“屏风遮席!”

几名甲兵,端来一张宽大,厚重的屏风,将殿内正中的席位遮住,即使左右,也无法看见席后。

见此,殿内的士大夫们没有异样,其中,最为尊荣者-屈瑕,本居右上首,此时起身。

“既然君上行国事,无法来席,那咱们就以左右两侧,中为首,一论诗歌雅礼!”

屈瑕,原楚国大宰,在屈原归楚后,主动卸任,此时为国老,也是屈氏族长、三闾大夫,总管楚国屈、昭、景三族宗室。

“风子,请。”

风允本居左上首,见此,也无不可。

来至左列之中,与屈瑕对坐,隔着大殿而望。

不多时,楚国之中,有名有姓,有资格的人皆来。

其中多数,在观望两人后,都坐向了右侧,挨近屈瑕。

“风子安,老夫斗廉。”

斗廉……

此先楚君欲亲征,众人劝而不得。

昭阳寻孙叔敖求解,孙叔敖让昭阳来寻风允。

风允以王对王战,两败俱伤,于国大不利之言,又明楚君是担忧夺扬粤王城之威望,不能将这唾手可得的功绩、威望拱手让人,徒增麻烦。

遂又让昭阳去寻一老将,暂代司马位而攻,攻后撤职即可,才熄楚君亲征之心。

这位老将,正是斗廉,如今封为国老,即使是撤职在家,但以攻破扬粤王城的威望,也能荫蔽斗氏这个原本的楚国小氏族了。

此番见到风允,自然前来问礼。

“斗国老安,且坐。”

斗廉闻声,也不客气,即使此时楚国权贵多半坐于屈瑕的右列,他也依旧坐在风允之侧。

想来,也是一报风允的策略之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