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力量(2)



晋升九天玄仙之后,能够借助天地大道力量的多少,除了与自身波动和天地大道的融合的程度戚戚相关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自身的肉身强度,毕竟天地大道的力量蕴含的能量有多么的强大,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只有强大的肉身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借助更多的力量,所以越是到了后面,肉身的强大就越是重要。

孔玉修炼万物化龙诀,如今已经达到了万物化龙诀的第七层的境界,全部的肉身都是化作了晶体一样的存在,然而现在接受了天地大道力量的改造,却是让孔玉的肉身再次发生了变化,晶体化程度再次加深,化作了晶壁一般的存在。而所谓的晶壁,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晶体墙壁。孔玉自身有着亿万分身,每一个分身之间自然是有着一层隔膜的存在,先前这一层隔膜化作了晶体一般的存在,而如今大大的加厚了,化作了一面墙壁一样。

这样一来,孔玉的亿万分身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孔玉的肉身自然是更加的强大了,这样的话,孔玉能够接受天地大道力量就自然是会更多起来。而以孔玉亿万神国空间来说,能够容纳多少的天地大道力量,还真是没有办法测量,只不过肯定是不会平凡就是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孔玉自然是狂喜不已。

孔玉将心中的狂喜压制了下去,因为他知道现在还不是自己高兴的时候,他现在不过是只有一半晋升到了九天玄仙的境界,还有另外的一道程序需要进行,而这个程序就是让自己的灵魂进入到九天之上,接受天地大道力量的洗礼,这样的话,才能够让自己彻底的与天地大道融合,获得天地大道的力量,只有完成了这个事情,他才算是真正的进入了九天玄仙的经济了。

而孔玉的灵魂早就是和造化金丹融合在一起了,所以要让灵魂接受天地大道的洗礼,孔玉必须是让造化金丹脱离自身,就如到九天之上,当然,这样做自然是极为危险的,因为一旦造化金丹受到伤害,孔玉轻则修为全废,重则就要身死道消了,但是孔玉却是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造化金丹遁入了虚空之中,这倒不是对自己的实力有着足够的自信,而是他相信有道祖鸿钧,大天尊杨风在,自己还是不会有任何的危险的。

造化金丹在孔玉的心神控制下从孔玉的肉身脱离出去,遁入了虚空之中,然后就是向着九天之上遁去。九天玄仙之所以被称为九天玄仙,那是因为这个天地有着九重天,而借助天地大道力量的多少则是与自身灵魂闯过了几重天,接受了怎么样的洗礼有关,如果只停留在第一重天,那么成就自然是有限的,而要是直接冲到了九重天,那么在九天玄仙这一个境界能够取得的成就自然是极为大的。

孔玉操控着造化金丹遁入了虚空之中,顿时就是感觉到了虚空之中有着一层薄膜一样的存在,只不过在造化金丹的冲击下,孔玉的造化金丹却是一下子就是冲破了这一层薄膜,进入了这第一重天之中,而在这一重天之中所要经历的洗礼自然是随即而来了,只见虚空中无数条雷龙游荡着,见到孔玉的造化金丹的出现,立刻就好像是苍蝇闻到了鲜血的味道一样,全部都是扑了过来,将孔玉的造化金丹淹没了。

在那一瞬间,孔玉立刻就是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传来了一阵阵酥麻的感觉,那种感觉非常的奇妙,不过却是让孔玉没有任何痛苦的感觉,相反还觉得十分的舒适,所以也就享受了起来,让造化金丹接受的洗礼更加彻底一点。而在这个过程中,孔玉的造化金丹上不断的释放出一丝丝的黑气,散发出来之后却是被雷龙湮灭了,这却是造化金丹内的蕴涵的杂质。

造化金丹乃是由三千大道法术凝聚的阵符形成的,而因为孔玉的特殊体质,使得孔玉的大阴阳术和大五行术阵符融合在了一起,这样就使得孔玉的造化金丹其实并不圆满,而正是这不圆满的造化金丹才使得孔玉的造化金丹拥有了吞噬的能力,不管是敌人的神通还是大道法术,甚至是领悟的法则都是能够吸收,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则是因为孔玉的造化金丹与天地大道相符合,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正是有了那遁去的一,才使得大道能够在不圆满中得到圆满。

只不过有了吞噬的力量,使得孔玉的造化金丹能够吞噬所有的一切,尽管都是被孔玉炼化了,但是也是给孔玉的造化金丹留下了一点杂质,而现在接受大道力量的洗礼,自然是可以让孔玉的造化金丹更加的纯净,今后的威力更加的强大。孔玉心中也是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也是没有浪费一点的时间,让那无数的雷龙不断的淬炼着自己的造化金丹。

等到孔玉的造化金丹被完全的淬炼干净了之后,孔玉便是操控着造化金丹再次向着虚空遁去,他可是不会甘心自己就冲到这第一重天的,他的目标自然是那至高无上的九重天。随着再次冲破了一层薄膜般的存在,孔玉再次进入了第二重天,然后又是接受了一次雷龙的洗礼,只不过这次孔玉就开始有了一点的压力了,不过还在孔玉的承受范围之内。

因为孔玉的亿万神国空间与天地大道极为的契合,使得孔玉的自身波动与天地大道的波动自然是融合的非常的完美,所以孔玉很是轻易的就穿越了一重天,二重天,三重天。。。一直冲到了九重天才停止了下来,再次在这一重天接受洗礼,而这个时候,雷龙的洗礼却是让孔玉的灵魂感受到了极大的痛苦,不过孔玉仍旧是咬牙坚持着,孔玉很明白,只要自己能够坚持的时间长一点,好处就越多。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