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接到了一封让他啼笑皆非的请安折子。
而送这封折子来的就是相伴这许多年来,近一年才开始越来越爱作怪的他的好素素。
还是一大早让人正儿八经的递上来的。
当时他正在批折子,看苏培盛脸色不大对头的拿着个黄皮折子进来,心里还在想京里的折子送来怎么没放到匣子里?
大概真是批折子批得晕头了,他当时直接喊苏培盛拿上来,接过来一触手就知道不对了。正经的黄绫奏折用的绫纹他一摸便知,这摸起来就不对头,再看这绫纹明明是他以前赐给素素的。
刚才以为是报告坏事的奏折升起的火气顷刻就消失无踪了。
四爷拿着这本折子,起身转到梢间的榻上坐下,唤苏培盛上茶来,他要好好看看素素递上的这是什么折子。
苏培盛一看这是万岁爷打算休息了,上过茶后就带着人都避到外间去,再去传令前头守门的人这会儿都别往里进。只要不是要紧事,等上一时半刻也无妨。
寂静的室内,飘着袅袅的茶香。
四爷翻开看折子,映入眼帘的就是素素那一笔秀美的董字,又因为一直习着他的字帖,看着还与他有几分神似之处,只是越往下看就越让人发笑了。
素素开头道臣妾叩请圣安,之后洋洋洒洒数百字都是在说这承德难得来一趟,万岁您登基快十年了这才来第二次,可见来一次承德不容易啊。机会要珍惜。
再说上两次来承德呢,都是大热天来的。早上不到六点太阳就晒得人都快熟了(四爷喷茶),到了晚上七点太阳还不落,落地了出去也是一股暑气。承德倒是没京城那么大的暑热,不过太阳一样很大很晒,出门就晒得人眼花。
四爷看到这里心道铺垫这么多,下面该说什么呢?
他再往下看,果然下面是道您看今年难得咱们来的时候没那么早,天气正凉快,太阳还没那么大,机会这么难得,不出去转转就太可惜了。
结尾是臣妾看万岁您每天都不得一刻轻闲。在京里一天也就在书桌前转转,这到承德了还是就围着书桌转,这怎么行呢?您这么辛苦,天下万民都要替您掉泪的(四爷笑)。
四爷拿着那折子放到李薇面前,笑道:“所以,素素特意给朕递这折子,是想带朕出去游乐一番?”
李薇一半是想拉他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另一半也是有些羡慕额尔赫和福克京阿。
这一对小夫妻到了承德后就像热恋中的小情人一样了,生了儿子才开始谈恋爱还不算太晚,因为她想到她跟四爷是生了弘昫后,她才敢跟他说话的。
比起他们来,这对小夫妻已经算是快的了。
李薇有些不甘心,又觉得人生任何时间开始恋爱都不迟。不说她和四爷都还正当壮年,黄昏恋也是值得赞美的,她就看过好莱坞的一部银发恋情的电影,那个白发老爷爷好帅。不过时间太久就留下白发爷爷很帅的印象,别的都不记得了。
总之,她现在跟四爷两情相悦了,感情到了,玩玩浪漫不是很正常吗?
不过现在当着四爷,她还是说得很义正严辞,她请四爷坐下,严肃的说:“胤禛,其实我一直想告诉你。”
四爷心中暗笑,脸上也配合的做出认真听的表情来,点头道:“你说。”
李薇道:“你看弘昤每天坐在屋里看书,不肯出去玩,我和你都很担心对不对?”
“对。”四爷点头,他懂了。
果然她下一句就说:“那你天天在屋里批奏折,从天不亮批到天黑,这不是在给弘昤带个坏头吗?”
“有道理。”四爷道。他就知道素素的歪理甚多,而且还都说得让他无法反驳。
她这时就笑了:“所以,胤禛,你说咱们应不应该出去转转呢?”
“应该。”他这么说,跟着她就见他扭头冲外头喊:“苏培盛。”
苏公公颠颠的跑进来,一哈腰:“奴才在。”
四爷想了下道:“点五百人,带着帐篷和弓马,朕要带贵妃出去。”
李薇:“……”雷历风行!
就是太快了让人心里没准备。
苏培盛显然也有些糊涂,不过还是转头出去吩咐了。接到命令的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布尔根就更糊涂了,他是从四爷潜邸时的就跟着他的,从来不离左右。山庄附近的军马都归他辖制,听万岁只带五百个人,还要带贵妃和帐篷,这是万岁爷打算……出去玩?
布尔根喊住要走的苏培盛,拉到一边求告道:“公公指点我一下,万岁爷这是……”
应该是有什么深意吧?
这次来承德后,万岁先是让十四爷住进了山庄里与圣驾一同起居,众人都当十四爷这是要大用了,转头又听说万岁爷让十四爷陪五阿哥读书了。
十四爷刚带兵回来,拿过虎符的人去陪阿哥读书……这是什么意思?
布尔根实在是想不透啊。要说是卸了十四爷的兵权吧,这算明升实降。可也不见十四爷生气发火啊。
这一边万岁又突然要带贵妃出去,还就带五百人。
布尔根说什么都不放苏培盛走,就差跟小太监们一样喊一声苏爷爷了。
苏培盛牙关咬得死紧。他平时也是这个作派,布尔根倒没起疑,见实在问不出来就只能算了,转头赶紧去点人马。一面想着五百肯定是不行的,万岁动一动,不带上四五千人都不可能。何况这里又不京城,他先把人准备好,见了万岁再陈情!
一面想,他看着苏培盛远走的背影。心道这条阉狗虽然人品不行,但对万岁的这份忠心着实是难得啊。怪不得万岁用他。
前头苏培盛也在心里骂,他知道个鬼!早上贵主儿让人递过来一道折子他就觉得不对,送上去就见万岁折子也不批了,坐一边喝了盏茶看完了就揣上去寻贵主儿了。两人在屋里说了没有半刻钟,万岁就说要出门了。
问他,还不如问贵妃。
他算是看明白了,万岁这里只有贵妃是个人,别的哪怕是皇后在万岁面前也只能当奴才。
这边,李薇发现四爷是说真的!马上就想去收拾行李,结果被他给拉到一边说:“这等小事他们都办不好,那还要他们干什么?你陪朕坐着就好。”
于是她就陪四爷商量了下一会儿车里一定要多放一些话梅,他问她只要话梅?瓜子花生还有泡椒凤爪要不要?
关于那泡椒凤瓜,他曾经说过‘鸡瓜子有什么可吃的?’,不过跟着他就挟着端上来的泡椒凤爪叹气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啊,连这些家禽身上的零碎都不舍得扔。
李薇吃泡椒凤爪的历史很长了,可她也从来没想过这个。这就是她跟四爷思想境界上的不同。
于是她就道说这凤爪也充满着老百姓的生活智慧,既然它又好吃又有意义,那吃一吃也无妨。
四爷道说的好。
商量好都要带什么零食后,他们又议定了都去哪几个山头玩。在山庄附近还真是有不少的山,比如上次她爬过的能求子的山,每一座山都有它的历史,都可一观。
她对这个不了解就不发表意见了,四爷问过她是想看景还是想爬山,在她肯定的说想看景后,就道:“那你就不必操心了,朕来想。”
上午十点左右时四爷过来找她,说定要出去玩,下午三点他们就出发了。
因为激动过头,他们的午饭都用得比较简单,吃的是四爷喜欢的拌面。承德多山,山有山珍,所以李薇吃的虽然也是拌面,但更像炸酱面,放了好多吃不出来的晒干的菇类,鲜得很,还很有嚼劲。
出了山庄后,四爷问她要不要骑马,她说要后就靠路边停车等她换好骑装出来,披斗篷穿长靴,自觉十分有英气。
二人都是打扮成普通人,但走了一段路后,李薇就觉得还是别自欺欺人了。他们的打扮再普通,可周围至少跟着一百多的护卫,虽然也都打扮成百姓的样子,但不管在哪里,一百多年轻英武的小伙子都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路上,那也是很显眼的啊。
虽然承德这里骑马的比京里多,但大多都是矮一点的蒙古马。
四爷和侍卫们骑的马都比周围的马高,听说是河曲贡马。
她听到周围有人说四爷是‘贵人’。
遇见贵人有高兴的,也有退避的。本来还想去附近找找有没有集市逛逛,结果打听着过去就看到摊贩都少了不少。
四爷也有些失望,问她:“还逛吗?”
李薇摇头,他道:“咱们还是直接去山上吧,爷挑的地方你一定喜欢。”出来要微服私访,不打算显露身份,他的自称也跟着换了。
再听到‘爷’的时候,她还有些新奇呢。
听起好像格外的亲密。
四爷让她下马换乘车,道一会儿要快些过去,晚上还要挑个营地好扎营,所以要赶路,她骑马是肯定跟不上的,还是坐在车里吧。
坐到车上颠啊颠的到了一处山脚下,看着离山还有好长一段路呢,四爷就让人在此地扎营。她也要下来不能再坐车,换轿子。
当双人抬的那种戏台上常见的青布轿子抬出来时,李薇的第一个反应是:四爷就是打算这么带她‘爬’山的?
他扶她上轿,让她坐好,道:“快些上去看景好,你跟不上。”
于是她坐在轿上,只能掀开轿帘欣赏外面的风景,四爷走在轿旁还有心指给她看,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花,这个可以入药呢。
然后他让人去采。
停下来时他已经让人采了好大一袋的金银花,说可以带回去给弘昤和弘昫煮水泡澡。
“就是这里了。”四爷扶她下轿,指着远处的一座雪山。
李薇啊了下张大嘴,她没想到还能看到雪山。又因此时刚好是黄昏时,太阳落下前金色的阳光罩在那雪峰上。
四爷笑道:“今天时间不够,只能在这里看看。明天早上朕带你去爬它。到时可以穿得多些才行。”
他这个早上,很可能是指早起到能去看日出的时间。
不过在这里看到雪山还是很震撼的,下山时因为不赶时间了,她就不肯再坐轿。虽然山里天黑得快,但四爷牵着她的手还是走得很快的,几乎好像不到五分钟他们就到山脚下了。
她这么说,四爷低头笑了好半天。
他左右看看,小声对她道:“下山足下了一刻钟还多,哪里只有那么点时间,爷又不能带着你飞下来?”
他望着她,特别甜蜜的道:“真是个傻子。”
李薇头一回发现被骂还能开心成这样,反正她坐到车里后,抱着四爷让人采摘的金银花,脸上一直挂着不自觉的笑。
四爷居然还真没打算回山庄,就在附近圈了个营地扎营住帐篷了。
不过事先布尔根已经用数千兵马把这里给团团围住,清理得干干净净,像过筛子一样把这附近的山林野路都过了好几遍,几处突然被人偷袭的地方都布下了马刺、绊马索等陷阱。
营地里的帐篷扎得还是比较朴素的,不像以前四爷用的皇家帐篷那样像个小宫殿。
而四爷还真的从出来后一本折子都没碰过,到了营地后只见了布尔根,之后就带她在营地里转圈。布尔根特意派人跟着,替他们引路。
李薇看着这一片连高点的草都临时给烧干净了,一眼望去连条岔路都没有,哪有需要人引路的地方?
回到帐篷后听她问起,四爷笑着给她科普了下他在这里,所以一些地方是有陷阱的。布尔根是怕他们跑太远不小心陷到自己人挖的陷阱里就不好了,那布尔根就要掉脑袋了。
她之前还想过会不会有人发现四爷在这里,就悄悄跑来跟他献殷勤,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没有通报根本不可能接近营地三里之内。
今天,真的成了只有他们二人的独处。
李薇没想到连她的这个愿望都一不小心就实现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