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302.分配
在马谡的命令下,汉军对待这只南中军还是非常客气的,既没有打也没有骂,也没有什么歧视性的动作,当然马谡也事先和杨锋说好了,若是南中军胆敢袭扰地方或者违反军纪,该罚还是得罚的。
杨锋本身之前就如履薄冰,早就和手下说过了,如今又怎么敢触汉军的霉头?自然是让手下士卒老老实实在营中待着。
双方就这么你好我好了一两天以后,马谡告知杨锋,是时候进山准备搜捕一批山越了,希望杨锋能够派人协助。
杨锋想了想,第一次出兵,自己还是得认真对待,索性亲自披甲上阵,带着两千精锐士卒与汉军一同出发。
一路上马谡对杨锋的南中军还真改观了不少。虽然他们都是大老粗,字都不识几个,但是对山中如何生活的经验却是非常丰富。如何避开蛇虫鼠蚁、如何分辨方向、如何判断周围有没有人类居住……
这些汉军根本不太了解的东西南中军却是如数家珍一样,对汉军确确实实有了不少帮助。
马谡对大都督的先见之明还是非常钦佩的。虽然汉军自己独立不是做不到,但是花费的时间肯定要远胜于此。如今有了老练的山民传授经验,让汉军少走了不少弯路。
在南中军的带领下,汉军很快就找到了一个隐匿在山间的小部落。这个部落只有几百号人,青壮更是只有不到百人,拿着锄头镰刀的他们看到全副武装的几千汉军早就吓得腿都软了,哪有心思反抗?只能乖乖丢下武器,向汉军投降。
汉军驾轻就熟地将聚落中的人赶到一起,用绳子绑住手腕,串成一串,向外押送。另一部分汉军直接点火将这些山越聚落的房屋全部烧掉,避免以后有人逃回来或者有其他人再度迁过来。
汉军这熟练地架势让杨锋心里又有些打鼓了。虽然汉军这几天和他嘻嘻哈哈、你好我好的,但是如今汉军这冷酷地表现一下让杨锋反应过来一件事。理论上,他好像和这些山越人也差不多来着?
今天这些汉人能这么对待山越人,明天他们到了南中呢?
杨锋把自己的这些疑问压在心中,打算先看看汉军如何处理这些人。
汉军兵分几路,又零零散散捉了好几个部落的山越人,大部分都是以劝降为主,不愿意投降的才进攻,虽然有镇压行为,但只要山越人开始投降,一般汉军也就收手了。
期间汉军的战斗力之强更是让杨锋大开眼界。之前虽然他就有了预料,但是当那些拿着乱七八糟武器的山越人像是割麦子一样被汉军射翻在地,倒在地上不断抽搐哭喊的时候,杨锋还是觉得自己的心脏猛然跳动了几下。
汉军的大刀锃亮又锋利;汉军的弓弩快速又致命;汉军的士卒无情又高效。汉军作战的时候简直不像是人类,而是什么机关一样。
最后日落西山,今日汉军从山中捉了小几千人的山越出来。将他们分门别类的单独关押起来。
对于如何处理山越人,马谡非但没有避着杨锋,反而还邀请他一起来看。
首先有汉军士卒拿着铁皮大喇叭高声劝说着山越人,只要肯去交州种地,自此以后就是汉人,按照汉人身份享受各类政策扶持,同时还承诺交州那边有免费学堂可以学习文化。
很多女人、老幼自然是随波逐流,愿意接受汉人的安排。而很多青壮则是非常别扭,宁死也不愿意成为汉人,或者去交州种地。他们也许是为自己山越的身份自豪,又或许是单纯不相信汉人。
这些士卒不气不恼。先是将乐意合作之人从俘虏中挑选出来,接着询问第二遍,看有没有回心转意。同时这些士卒也告诉山越人,有一有二没有三,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有些心理脆弱的山越人想了想,好死不如赖活着,反正是去交州种地罢了,也无所谓,干脆接受了汉军的条件。
有些人觉得汉军在危言耸听,死不同意。
汉军士卒耸了耸肩,颇有一些无奈的意思,随即将那些合作之人带走,准备之后由汉军护送,将他们带到交、扬二州边境,交州刺史李恢自会派人来接应的。
就像之前说的,这些山越人虽然对汉人颇有些见地,但是奈何他们很多人说的都还是汉话呢,跑到交州占族人哪能分清什么山越和汉人?就算有也绝对是少数情况。
加上冯习给李恢出招,让他在交州各地新办学堂,免费给当地孩子启蒙。人类么,就是这样,听说有免费的,总想去混一混。这启蒙自然是启汉语的蒙。从冯习的《三字经》到传统的《大学》《论语》,你只要敢来,日后绝对是满口之乎者也。
潜移默化之下,无论是当地的占族还是日后移居的山越,对汉文化的认同感只会越来越高。
加上交州被冯习设计挑唆的,山越人再来又是平白给当地增加一個阶级,而山越人也不可能斗得过地头蛇占族,最后只能求助高高在上的汉人。
“杨洞主,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这些人就是贵军的奴隶了。”
马谡看到一些山越死硬分子还在嘴硬,就让士卒分出来一部分,男女老少都有,大概是剩下人的三成,就直接赏赐给了杨锋。
“这……马主簿,这奴隶的意思是……?”
杨锋有些愣住了,难以相信马谡居然这么大方。
“难道南中没有奴隶么?他们的生死大权就全是杨洞主你决定了。你愿意现场杀了也好,赏赐给手下也罢,都是你的决定,我汉军再不干涉。”
马谡笑了笑,随即一挥手,士卒们拿着大喇叭,向那三成的山越人宣判了他们的命运:他们从此以后就是“南蛮”的奴隶了,他们的生命不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他们的新主人。
山越人傻眼了,给南蛮子当奴隶?这也太卑贱了吧。不少山越人反悔了,希望能去交州种地,接受汉化。可惜的是适才汉军已经给过他们两次机会了。
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