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291.成都团聚
为了让徐庶这一路进展顺利,冯习特意把自己最精锐的神武营和神机营交给了徐庶带领,另外抽调习珍、习宏两兄弟作为辅佐。这两人能力虽然算不上顶尖,但是作为徐庶的副手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如今江东平定,只剩下会稽郡的吕范还在负隅顽抗。而徐庶那边不需冯习多说,已经准备和交州军南北夹击,将会稽郡最后的东吴余孽绞杀殆尽了。
近十日之后,成都。
诸葛亮今日居然从无穷无尽的案牍之事中抽出了时间,带领几名丞相府下人在成都东门的城门口站着,似乎在等待什么人。
“嗒嗒嗒……”
随着清脆的马蹄声传来,一辆马车出现在诸葛亮视线之中。马车周围有十余名装备精良的骑士护卫左右,一看就知道是军中悍卒。
这一行人来到了城门口,为首的骑士翻身下马,来到诸葛亮面前拱手一礼。
“父亲!”
诸葛亮对诸葛均此时不在,无法与大哥团聚还是颇为遗憾的。
诸葛瑾对此也颇为消沉。诸葛瑾可以说也是东吴的老臣了,虽然不是孙坚时期就跟着的,但也是早早就来到了江东,可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见过兄长。”
诸葛恪来成都也就半月,诸葛亮对自己这位大侄子也是颇为头疼。诸葛恪心高气傲,对大汉还是有些成见,即使当着诸葛亮的面也直言不讳,觉得东吴还有机会。
“小人见过丞相大人。应大都督要求,我等护送诸葛瑾先生至此。”
诸葛亮自然早早就为诸葛瑾家眷安排好了住所,由下人侍候着,先将诸葛瑾家眷送去安顿好。而诸葛瑾本人则和诸葛亮一同去府中叙叙旧。
“兄长既然能安全归来,已是幸事一件。大都督冯习精通兵事,料想东吴如今已经被其克复,孙权恐怕也难逃其手。”
“唉,希望如此吧。总感觉张子布给孙权提了什么建议,只是我不得而知罢了。若是让孙权逃走了,恐怕江东不得安宁。”
“阿恪……在成都可好?”
诸葛亮对自己兄长的感情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喜悦自然是因为如今二人抛下了各自的身份,只是以兄弟这个最单纯的身份见面。而苦涩自然是因为诸葛瑾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以败军之将的身份来到了成都。
诸葛瑾知道靠着自己的关系,诸葛恪肯定是不会受到什么虐待的,但是当时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呢?
“父亲,我一切安好……只是,我大吴要亡了……么?”
丞相府中,诸葛瑾来了黄月英自然也要露个脸。她依然带着面纱,按礼节见过了诸葛瑾。
“孔明,几年不见你又憔悴了。”
“弟妹许久不见。可惜我这趟来得急,倒是没带礼物,让你夫妇二人见笑了。”
他所效力的吴国,如今已经国破家亡了。
“兄长倒是如以前一样,还是这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诸葛瑾对于这种事情总是有一种比较悲观的态度。不过他想的也不错,就和未来的流亡政府一样,有一个有大义的领导人在外,这些“敌占区”很难安稳的下来。
不过如今自己家人居然都到了成都,让诸葛恪顿感不妙,询问之后才知道孙权居然挟持自己一家做人质,换取自己逃命的时间。
两人饮了几杯,吃了点食物后,诸葛亮才开口。早在诸葛瑾来之前,就有快马将诸葛瑾要来之事告知了诸葛亮。不过对于其中细节只是粗略描述,因此诸葛亮还需要和自己的兄长好好聊聊。
“唉……为兄侍奉孙家也有数十载了,只是没想到陛……孙权如此狠心,在明知我与你的关系的情况下,让那步骘挟持为兄,使冯休元不敢贸然攻城。”
诸葛瑾一进府邸,一个高壮的青年就迎了上来,正是之前被汉军生擒的诸葛恪。
诸葛瑾自嘲了一句。他一家捡回命来都算侥幸,哪有什么礼物可带?
诸葛亮引着自己兄长坐上了餐桌。自从家具自荆州开始兴起,诸葛亮也觉得在这种大桌吃饭还是比较有家庭气息的,所以也让下人置办了一张。当然,依然还是分食制就是了。
“听闻那吴帝居然在建业城临近城破之时,挟持兄长以为人质?”
这些护卫自然不会没有眼力见,既然到达成都,见到诸葛亮交了差,就直接离去了,给诸葛亮兄弟留下了足够的时间。
诸葛瑾长叹一口气,饮了一杯。
诸葛瑾掀开马车车帘,从车上走下,长长的驴脸上带着一丝苦涩和喜悦的笑容。
“辛苦了,快到馆驿休息吧。”
而这么一位老臣,被孙权最后无情地当成了活命的筹码,再怎么说也太伤人心了。虽然诸葛瑾也知道,孙权在困兽犹斗之时做出什么事都不奇怪,但是知道归知道,真让自己遇到了,难免心里会不痛快。
诸葛亮扇了扇羽毛扇,在诸葛亮想来,冯习加上徐庶的组合打如今无兵无将的东吴,就和泰森冲进幼儿园一样,没有什么悬念的。
诸葛亮对这员领头的小军官说话也和风细雨的,让他们一行人先去成都城内安顿,等回头再回江陵交差。
“可惜阿均近日有公务在身,不在成都。待他回来后你我兄弟三人就算团聚了。”
兄弟二人继续吃酒畅谈,话题也从开始的江东战事,慢慢回到了当年诸葛瑾尚未出山的时候,自己兄弟间最纯粹的情谊。
两人又聊了一阵,从中午吃喝畅谈到夜幕降临,诸葛瑾才从诸葛亮府上告辞,坐上诸葛亮准备的马车,回到诸葛亮安排的府邸。
诸葛亮笑了笑,调笑了自己兄长几句。
诸葛恪说到这個话题的时候有些茫然。和诸葛瑾这些老东西不一样,他们经历了大汉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对于王朝兴衰都看淡了。
而诸葛恪这种小年轻自出生就是在东吴,对东吴还是很有感情的。相比于那个虚无缥缈的大汉,诸葛恪更相信东吴。如今他也是头一次体会到了那种国破家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