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现粮食危机

在无可辩驳的数据面前,嘉谷农牧对生猪养殖做出了“降低仔猪存栏,谨慎扩产”的决定。

接下来是碰头会的重点议题,嘉谷下一阶段之路怎样走。

丁显打开会议室硬桐木的背景墙上镶嵌着的一块液晶彩电,屏幕上放着的是国际频道的新闻,里面有通过剪辑过后的各种针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报道。

首先是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董事长在接受采访,他表情十分平静地说,嘉吉不赞成把供人类充饥的粮食用于燃烧。

“作为领导人,我们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什么价格是我们准备好的,让世界上的穷人支付伙食费的?作为一个发达的社会,我们将有能力同时生产粮食和可再生燃料,但对那些能够负担得起它的人们而言,这意味着什么样的成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我们需要仔细的思考和规划,因为我们将继续面对一个日益扩大人口的世界提供食品的挑战。”

还没等大家就嘉吉董事长的言论发表评论,丁显就面无表情地补充道:“在反对‘把粮食用于燃烧’的同时,嘉吉正斥资10亿美元在全球加紧扩建自己的生物燃料产业。再次向我们表明了,面对媒体的说辞和作为企业的务实其实是两回事。”

会议室响起了一阵轻笑声。

丁显继续介绍道:“类似的一幕同样发生在国内,因为去年国际粮食价格疯涨,国家下发通知,强调凡违规审批和擅自开工建设的车用乙醇项目,均不得享受财政补贴。国粮集团却借此机会高调进入燃料乙醇行业。”

紧接着,丁显切换频道,彩电里出现另一幕。

“国际粮食价格飙升成为了困扰世界的难题,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自2007年底以来,墨西哥民众因玉米价格上涨游行示威;印尼民众因创纪录的黄豆价格上街抗议;巴基斯坦因小麦短缺导致社会骚乱;索马里、苏丹、喀麦隆等国因粮价上涨引发社会动荡;意大利市民游行示威抗议粮价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今年将有36个国家面临食物短缺。”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丁显转过头来,沉声说道:“诸位,一场‘沉默的海啸’不期而至,这就是世界粮食危机。”

“一方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促使粮食价格飙升;另一方面,粮食买卖投机活跃,粮食继石油之后,成为投机资本手中的新玩偶。他们利用世界粮食库存减少、需求增加等议题大肆炒作,赚个盆满钵溢。”

说到这丁显停顿了一下。

大家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嘉谷体系在美国的刺客基金同样扮演着兴风作浪的货色。

丁显轻咳一声,淡定说道:“面对着国际市场上节节攀升的粮食价格,各国日益采取了严格粮食进出口控制。我国从去年12月起取消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今年1月起开始执行出口许可证管理,鉴于迄今尚未有任何许可证发放,事实上我国已经禁止粮食出口了。”

“一向以来,关于粮食问题,我们得到了两类信号:一类由统计数据和科学家们发出,告诉我们必须重视粮食问题,闹不好可能出现危机;一类由经济学家们发出,告诉我们,价格信息证明,所谓粮食危机纯属子虚乌有。”

“国际局势当然轮不到我们操心,但这个问题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

“如果粮食危机的阴影一直存在,我们当然要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如果粮食危机是炒作的结果,我们就可以考虑加大对经济作物生产的投入。”

众人议论纷纷。

齐政就插了一句:“经济学家的嘴,骗人的鬼!”

众人哄堂大笑。

丁显也忍不住笑了,说道:“其实也不是没有依据,如果单纯从数据上来看,事实上,目前世界粮食产量足够喂饱100亿人。这可能听起来很可笑:我们的食物生产其实是过剩的。”

嘉谷农业的谢开济就问了:“这不都发生了世界粮食危机了吗?”

丁显收敛笑容,点头说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除了浪费外,并不是所有的粮食都是给人吃的。世界粮食生产的很大一部分流向了生产畜牧业饲料和生物能源。”

“研究表明,生产1公斤牛肉大约需要8公斤谷物饲料,即1:8,猪肉约1:3,鸡肉约1:2。随着发展中国家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量增加,导致饲料用粮需求膨胀。”

“生物能源大家前面都已经看到了,去年美国所产玉米的25%变成了乙醇;欧洲每年用于制造生物燃料所耗费的粮食与美国相当。欧美‘机器吃粮’相当于5亿人的口粮。联合国官员就此严厉抨击,使用粮食生产燃料是一项反人类的罪行。”

但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世界8亿机动车主和20亿贫困人口大规模竞争粮食,机动车主想让车动起来,贫困人口则仅仅想吃口饭活下来。

但按照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调节的结果就是,富人的油箱和穷人的胃完全谈不上“机会平等”。20亿贫困大众的生存之需,由于缺乏钞票的支撑,只能沦为“无效需求”。

齐政向后一仰,感叹道:“幸而生于中国啊!”

丁显赞同道:“没错,幸好我们国家保证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谢开济又问道:“所以,粮食危机不是炒作的啰?”

丁显点头道:“虽然从绝对数量来看,粮食危机是不应该存在的。但在这个市场化运作的社会,粮食危机的隐患无处不在。那些声称市场是最好的调节工具的人,呃,大多是所谓的经济学家,实际上是在人为地制造市场的不正常。”

“尤其是我们国家,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全部靠市场化,势必将冲击整个粮食贸易结构。所以,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无论是为了自身利益,还是为国为民,立足于国内的嘉谷,应该而且必须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国际市场给了我们教训,这应该要成为嘉谷体系的一个长期战略。”

……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