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婆媳两出去,医患双方“和平分手”。

朱大夫目露精光,“刚刚为何态度转变巨大?”之前对病人最多是公事公办。

“得了这类病,病人和家属的压力都特别大,大夫和蔼些,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何况,”林婉婉老实承认,“我怂。”

“以前师姐给我说过一个故事,家里婆婆生病了,儿媳强烈要求在药方中加入止痛药剂,大夫觉得家属不懂医术,回道:这个病并不太痛,不用加。儿媳回道:大夫,你不懂婆媳,疼不疼我都给她用。”

朱大夫竟然诡异地听懂了。“加了?”外行竟敢指导用药。

“最后没加,婆婆醒了,大夫转达心意,你女儿非得给你加,我觉得没必要,你说呢?婆婆也很开心:那不是我女儿是我儿媳,听你的不用加,她就是心疼我。”

“你看,最后病人家属和大夫三方都很满意,大团圆结局。”

虽然这次生病的儿媳妇,但其中逻辑一样适用。

朱大夫觉得如果今日陪诊的是亲娘,林婉婉的态度或许不会那般“谄媚”。

是的,谄媚。

彼其家乡医术延寿或有可取之处,但医者地位实在低下。

想起上次回春堂被闹事时的表现,她害怕挨打。大夫不仅治病,还要顾虑病人和家属。

风气坏了。

“取巧之道能得一时不能得一世,身为大夫,精进医术方为本枝,其他都是末节。”站在前辈立场语重心长道:“你本就年轻面嫩,态度若不郑重些,恐被人看轻。”提点职业技巧。

林婉婉起身整理衣裳,躬身拱手行礼,“多谢教诲。”

年轻人能听进话是好事,朱大夫让人进来在医棚里拉上一道帘子,若是脱衣检查或者针灸就去帘子后。

新手针灸最贵自知之明,林婉婉每逢动针,都先将穴位,入针尺寸等先给朱大夫说过,由他斟酌。

时间久了,林婉婉久经考验精力充沛,朱大夫年纪大被来来往往的病人各种病症绕得头晕。“出去活动活动手脚,拿不准的地方等老夫回来。”

朱大夫掀开帘门,看着医棚外排着长队的女人,吐出心中一口郁气。

女病患们看到老大夫出来,心中未免忐忑,她们被挪到这条队伍里,大夫休息了,不知何时才能看上病?

好在医棚内仍有病人进出,里头可能有其他大夫。

朱大夫先绕着周围走一圈,找准目标,去寻老熟人康乐堂谢大夫说话。

谢大夫刚送走一位病人,得着空喘口气,见朱大夫掀帘子进来亦是惊奇,“你怎么出来了?”外面大把的病人不看了?虽然义诊他们不是主动来的,但既然参加也该尽职。

“找人顶班了。”朱大夫看老友一副精力不济的疲惫模样,。

“找的谁?”谢大夫盘算一圈,回春堂其他大夫要在店里,谁能来?

朱大夫说道:“你还记得上回来的林大夫么?”露出真本事,林娘子自然成了林大夫。

“林大夫?”谢大夫没想起来这号人。

“上次来回春堂,胆子小怕挨打说善治妇人病的林娘子。”朱大夫提醒,“老夫看她在外头凑热闹,就让她到医棚里替病人看诊了”

谢大夫想起来,虽然考过林婉婉医术的理论,但在回春堂见她怕病人闹事,心中评价不免下降一等。大夫凭本事吃饭,好大夫不治坏人,怎么会怕挨打。

问道:“她医术如何?”

“我让人把场子里所有女病患都集中她那儿,不过年轻人到底经验少,用药针灸还需要在旁把关。”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