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零五章 学问方向

“自家学问,自然是要掌握的。”辜老点头表示赞同,但是又摇了摇头:“但这些是家学,慢慢来就好,不用急在一时,不好作为应付学校的课题。”

“你师叔也是家学,但现在就在首都搞《集韵》,有了和海外几个图书馆的合作,他通过你那个引擎,搜捡出了五种《集韵》的宋本和影宋本,另有清人讲述《集韵》的三十多种成果笔记。”

“他准备以这些作为雠校本,对流传最广的清代顾广圻修订曹楝亭本《集韵》,做大规模的全面校理,整理成《集韵校本》,然后展开研究。”

《集韵》也是宋代的一部韵书,编在仁宗年间,大学者宋祁认为《广韵》多用“旧文”,收录文字太少,上书皇帝要求增广。

该书采用了与《广韵》完全相同的韵部,只是韵目用字,部分韵目次序和韵目下所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

如果说《广韵》是更加迁就唐代的声韵,也就是对于宋人来说的“古言”的话,那《集韵》就好比宋人的普通话词典,照顾的是宋人的“今言”。

因此《集韵》对于研究古代语言标准音的迁移转化,也就是“声律流变”,推演古人对文字的真正发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集韵》收录了宋代当时常用的五万多字,字数上超过《广韵》一倍,且许多重字,俗字也收录了其中。

重字就是孔乙己说的“回”字的四种写法,俗字就是民间常用替代字,简化字,科举上使用被考官发现立刻落选的那种。

当年四川有个考生叫赵旭,被考官选入了前三名,交给仁宗点定,仁宗发现他将唯字的“口”旁写成了“厶”,因此落榜。

又如休闲的闲,门中之月为正字,门中之日就是俗字,平常小商小贩可以乱用,但是公文等正式场合就不能。

但是好笑的是,随着岁月流转,很多俗字因为书写方便,慢慢变成了正字。

这种流变在建国后推行简化字的过程里,又被学者利用了起来,其实简化字版本当中的用字,自创的不超过五个,剩下的全部来自古代已经出现了的文字和通用之法。

后世有心之人攻击简化字是胡编乱造,这一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比如“从”,“丽”,“万”,简化字与甲骨文几乎完全一样,相当于回到了文字的本初状态,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再由繁而简的过程而已。

因此抨击简化字推崇繁体字的人,并非对繁体字多有研究,反倒多是读书不广,人云亦云之辈。

因此《集韵》对研究中国汉字的变化,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照辜幼文的意思,周至应该效仿自家儿子这样的研究方向,在自家学派的基础上有所发扬,将声韵学研究推进到更高的高度,才算是符合要求。

周至心里却暗叫一(本章未完,请翻页)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