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函谷

天地平静了下来,朝阳再次从云中显露,将阳光洒满大地。

风雨止歇,万物生长,众人惊讶的发现,老子讲道结束以后,函谷关中竟然到处都充斥着奇花异草。

在晨曦之下,这些花草无比美丽,到处透露着清香的气息,使得自然风光变得无比秀美。

苏寻心中舒适,张开眼睛,伸出双手深深地呼吸着。忽然,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一样,看向老子,发现此刻的老子也在含笑看着他。

他顿时觉得十分亲切,双手执礼,轻声道:“师父。”

“呵呵,苏童儿,那鱼儿,有趣吗?”

苏寻微笑:“有趣,有趣极了。”

“嗯。你喜欢鱼儿,鱼儿也亲近你,这很不错,非常不错。”老子点头。

旋即,他忽然又看向旁边的尹喜,问道:“关令,那金色的文字,如何?”

此刻的尹喜目光呆滞,眼中满是回味之色,但隐约中,又有几分不甘。他沉浸在方才的文字之中,久久未能回过神来,直到老子开口,才仿佛如梦初醒一般抬起头,顿时如丧考妣一般眼中浮现出悲痛。

随即,毫不迟疑再度拜倒在地上:“圣人,大道无限,可我……我只记住了三千言。”

尹喜眼中浮现出泪水,他从小到大,阅遍圣贤典籍,学的了一身本领、智慧。可刚刚看到了那“大道金文”之后,才终于知道,何为造化!

既知造化,却不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将它们记录下来,这对尹喜来说,比身死还要痛苦万分。

“哦,竟然记住了三千言?”

老子看着尹喜,眼中似乎有些许惊讶,但却又微微摇了摇头,道:“能记住三千言,已经很不错了,若是换做了我这徒儿,恐怕未必能够记得如此多的文字。”

“今日关令得大道三千言,可以将其名为《道经》。只是,这道经蕴含的乃是大道造化之意,道之深奥,言语难以轻表。若不能理解,日后必生歧义。”

“关令何不引为注解,令大道造化得以适合人间,若能如此,日后必广为流传,为世人奉作经典。”

尹喜闻言,忙问道:“不知若引为注解,当何以根由,何以命名?”

老子道:“当以坟索、三易为根由。此典用教以入世之道,可称作《德经》。”

尹喜顿时大喜,忽然又仿佛想起了什么一样,道:“求圣人能够再住数日,再讲得清楚一些!”

老子轻轻地叹了口气,道:“大音希声,此间事已了,老夫,也该离去了。苏童儿,走罢!”

“是。”苏寻回应,随即看向尹喜,道:“关尹子,勿要过于失落。总有一日,我等还有再见之日的。”

眼见如此,尹喜眼中虽浮现出了失望之色,但是听到了苏寻的话,又转而浮现出了几分期盼。

于是,也便不再纠缠,站起身来,强笑道:“既如此,喜便恭送圣人与苏子,希望有朝一日,还能再见!”

说完之后,尹喜便引众人出关。在路上,他的目光一直放在老子身上,满是依依不舍。

老子倒着骑上青牛,当先出关,苏寻这一次则是跟在身后。

临出关之时,苏寻心中有所动,忽然向尹喜拱手行礼道:“关尹子,你身负开宗立派,传承这《道德经》的重任,日后必然名动天下,弟子无数。苏寻代替周室天下的黔首,谢过关尹子了。”

尹喜连忙回礼,心念转动,便也意会到了苏寻言语中的含义,目光深意地说道:“请苏子放心,尹喜省得。”

苏寻点了点头,转过身去,跟上了老子。

“尹喜,恭送圣人,恭送苏子!”

尹喜在身后大喊。

与此同时,函谷关的众将领与诸多黔首也一同拜倒在地:“恭送圣人,恭送苏子,恭送青牛大王!!”

一拜,盏茶时分。

直到苏寻与老子的身影远远离去了,众人才起身,满是不舍地回到了函谷关中。

回到关中,忽然,尹喜看着函谷关,不由一愣道:“子州,此处是何地?”

子州一怔:“关令大人,此处乃函谷关也。”

尹喜又问道:“为何关中有如此多的奇花灵草?”

子州道:“自圣人讲道,苏子沐雨过后。此处便到处生长开满了奇花,大人现在才注意到吗?”

尹喜不由沉吟。忽然,他脑海中灵光一动,问道:“子州,圣人讲道之时,你看到了什么?”

子州道:“我看到了亿万黎庶躬耕田野,满天稻香,一望无垠。”

尹喜闻言,若有所思。

……

……

离开函谷关后,苏寻便跟随老子一路向西。

西方乃是一片高原,山峦起伏,到处是徐缓倾斜的高坡。

在这里,行走按理来说应该已经困难了许多,不过无论是老子还是苏寻,甚至是青牛,都如履平地一般,没有觉得有任何艰难。

“苏童儿,我们很快就要离开周朝了。你可知道,再往前面会是哪里?”老子忽然问道。

苏寻道:“我从《太荒经》中来看,周朝所在,乃是南瞻部州,而再往西行,便是西牛贺洲了。”

说到这里,苏寻不由得心念一动。

是啊,再往西,就是西牛贺洲了。

如今的他,早已确认,这个世界的很多故事,都与《西游记》和道藏之中中记载的十分相像。

比如说,这南瞻部州和西牛贺洲,便是如此。

那么老子往西去,是干什么?

答案毫无疑问,那便是……化胡为佛!

可是,这一点,却又有所冲突。

因为在《西游记》中,不仅仅只是承认了道藏的说法,很多佛经的说法,也是被借鉴和认可的。

比如,观音菩萨教唐僧念紧箍咒的时候,孙悟空大叫:“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

这里,提到了观音菩萨是“七佛之师”。

“七佛”所指的,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过去七佛,其二是《妙应莲花经》中的七尊佛陀。无论是哪种说法,这七佛都必定是在释迦摩尼之前便早就已经存在的了。

换句话说,老子化胡成佛,虽然是被西游记所承认的。但是,早在他化胡成佛之前,西方就已经有佛了。

这一点,倒是与佛经中的记载相吻合。

那么,化胡为佛,到底是怎样的呢?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