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学浩瀚

听了刘健的话,弘治皇帝一笑。

他缓缓地在一旁坐了下来,才看着刘健道:“卿家所猜不错,只是杨詹事的话,朕也未必会全信,他是詹事府詹事嘛,现在突然多了个少詹事,有怨气,也是理所应当的。”

“太子是储君,关系着大明的未来,可太子的性子就是如此啊,既然詹事府管不好,朕就想让方继藩试试看了,既然决心让方继藩为少詹事,那么也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了。”

想了想,弘治皇帝失笑道:“可是方继藩这个小子,做事还是不够缜密,太年轻了,若说朕完全没有顾虑,那是假的。好端端的,他带着自己的门生去西山鼓捣新学,他不知这新学乃是大忌吗?自然,他是有大功劳的人,朕自也得护着他,怕就怕越来越多的杨廷和借此抨击啊。”

刘健深以为然的点头,道:“是啊,少年人不知此间的事,自以为自己有了新的主意,便敢去解读圣人的经典,等他们碰了个头破血流,就晓得厉害了。”

弘治皇帝莞尔一笑道:“这就是朕当初不理解太子和方继藩之处……”他努力的想了想,才又道:“朕这一辈子哪,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别人都说,人少年时会有悖逆反叛心理,可在朕的身上,却从来没有,朕打小就听师傅们的教诲,读书、学习如何做个好皇帝,实在无法想象他们的想法。可能正因为缺失了这一点,朕总觉得现在的少年人,总是不牢靠,心里悬着,朕……身世太坎坷了啊,他们不曾经历,自然也不可能做到似朕这般,朕为何要苛求这些呢?”

顿了顿,弘治皇帝接着道:“这几日,朕陪太皇太后说话的时候,突然谈起一些旧事,方才有了感慨,想了许多。”

弘治皇帝面对着刘健,露出了放松的微笑,能在身边,说一些体己话的人,也只有刘健了。

刘健莞尔道:“其实老臣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日子,也不愿读书……”

弘治皇帝不禁诧异地看着刘健,他从认识刘健起,在他的认知中,刘健就是个稳重的不能再稳重的人……

刘健又道:“说起这些陈年旧事,也是可笑,老臣那时,想写书。”

“著书立说?”弘治皇帝露出了佩服之色,道:“想不到刘卿家年纪轻轻,就已有著书立说的宏愿了。”

刘健却是老脸一红,若不是知道弘治皇帝素来端庄,多半还会以为这是皇帝取笑自己呢。

刘健叹息了一声,才道:“其实此书非彼书,臣当时想要著的,乃是……话本。”

“话本?”弘治皇帝疑惑地看着刘健,脸上写满了不懂。

“西厢记,陛下可看过吗?”

弘治皇帝皱起眉头,道:“西厢记是什么?”

得!

刘健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沟通了。

他只得回到正事上,道:“陛下,臣已命礼部给事中吴世忠前去西山了,想要看看,这方继藩又想搞什么名堂。”

可弘治皇帝心里依旧还是不明白,这何来的所谓《西厢记》?他自幼便是仁寿宫里长大,所接触的除了四书五经,就是道经,等去了詹事府,身边的人,都是王鳌这般的名儒,耳濡目染的,都是经典。

做了皇帝,则是接触诏书,是无数的奏报。

当然,没有人敢放肆的将闲书摆在他的案头。

更不必说,他所接触的大臣,无一不恨不得在太子或者是皇帝面前,表现自己如何是个正经人,开口闭口便是子曰。

刘健转开了话题,弘治皇帝也没有继续深究下去,便道:“这便好。”

说着,不自由主的,君臣之间又将话题转到了红薯和下西洋的上头。

次日的清早。

弘治皇帝如常在暖阁召见了几位阁老。

众人还未坐定,弘治皇帝想起了什么,便看向刘健道:“刘卿家,那吴世忠,可自西山回来了吗?”

刘健一拍额头,苦笑道:“陛下,惭愧的很,此事,老臣竟险些忘了。”

弘治皇帝只微微一笑,并没有责怪的意思。

他也是外冷心热,虽是表面上不关心此事,可多少,心里还是惦念着的。

弘治皇帝便道:“既如此,一起问问看吧,传吴世忠。”

等了很久,弘治皇帝和几个阁臣议定了造船的钱粮数目,那吴世忠方才来。

只是这一见,倒是令人感到出奇,他竟显得精神萎靡的样子,青年本该有的精神在他身上全无,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打起精神,恭敬地行礼道:“臣,见过陛下。”

弘治皇帝皱着眉,略有不喜,他不喜欢此等无精打采,却又显得冒失的青年人,还是欧阳志那般,稳重又看着精神的好。

刘健似乎也看出了陛下的不悦,颇有几分袒护的意思:“吴世忠,你做什么去了,一宿未睡?”

吴世忠恍然,看着冷脸的天子,看着刘健,看着谢迁和李东阳,他踟蹰了片刻,才道:“臣在思考,思考了一宿。”

“思考什么?”弘治皇帝错愕。

“错了。”吴世忠苦笑摇头。

“错了?”

君臣们面面相觑,这家伙,疯了吧,前言不搭后语的。

刘健吹胡子瞪眼了,提醒吴世忠这是在御前,切莫御前失仪,毁了前程。

“错了什么?”

“都错了,哎……”吴世忠一副信仰崩塌的颓然之色,幽幽地道:“如这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大错特错,何为天理?何为人欲?人欲者,情也。就如孝顺父母一般,人孝顺父母,也需压制自己的本心,而只因为天理说该孝顺父母,便按着天理去做吗?”

“这真是谬论,人们孝顺父母,便是发乎于与生俱来的人情,那么……这样的人情,为何要灭?人生来便有性情,抑制本身的欲望,本身就是不对的,所以朱夫子错了,圣人的面貌,就该有它本身的样子,以后人的身份,对圣人的思想去牵强附会,这更是大错特错。”

“……”

弘治皇帝懵逼地看着吴世忠。

刘健也不禁有点头重脚轻了,他所认得的吴世忠,该是个稳重得体的人啊。

此时,只见吴世忠叹了口气,接着道:“数十年所学,毁于一旦啊。人读圣贤书,是为致知,此知,谓之良知也;人有了良知,便该遵从自己的本心和真性去做事,而非刻意的克制自己的欲望,人无欲无情,虽是从此做不得禽兽,却又和草木有什么分别?”

“当今的圣贤书,越来越繁复,臣读书数十年,依旧没有读出什么头绪,这十几年来,一直在想,书中的‘道’,到底是什么?这里头,可谓众说纷纭,可现在,臣醒悟了,所谓的道,无外乎是良知而已,就写在论语里,简单明了,明明白白……”

“够了!”刘健忍不住呵斥吴世忠。

当然,之所以呵斥,是不忍看着吴世忠在陛下面前发疯,而误了自己的前途。

吴世忠却是哭了。

眼睛通红,泪珠沿着眼角掉了下来。

难受啊。

读书二十年,二十年来,一日不敢释卷,他从无数复杂生涩的文章里,希望能追求圣人的精髓所在,可越读越糊涂,懂的越多,反而越不知圣人所求的东西,如何实现。

一夜之间,三观俱毁,从西山回来,他一夜都没有睡,在自家的厅里,背着手,来回的踱步,每一步,踱的都很心凉。

啪嗒……

他双腿无力,犹如一滩烂泥一般的跪在了地上,泪水纵横:“大道至简,大道至简啊,今日方知,原来自己十数年来,所寻求的答案,其实在十数年前,开蒙的先生,就已教给自己了,今日才知道啊……”

站在一旁的萧敬想要呼唤禁卫,将这个胆大妄为的礼部给事中赶出去。

弘治皇帝却是压了压手,萧敬颔首点头,乖巧地后退了一步。

“什么大道至简,你到底在说什么?”李东阳觉得蹊跷。

“存天理,灭人欲,此朱夫子之论,朱夫子乃圣人,你敢抨击圣人吗?”谢迁性子最直,忍耐不住了,不再顾刘健的面子,大声的训斥吴世忠。

好歹你吴世忠也是进士,做了几年的官,刘公如此垂青你,你竟在这里撒野发疯!

谢迁很是气不过,气呼呼地道:“亏得你还是圣人门下,朱夫子门下,你读的什么书?”

朱夫子门下……

这五个字,瞬间像一柄剑,刺入了吴世忠的心脏。

吴世忠嘴唇哆嗦着,脸色青紫,一双眼眸显露着痛苦之色。

突然,他抬起了头。

不知从何而来的勇气,直面着堂堂内阁大学士谢迁,郑重其事地道:“又错了。”

“……”谢迁正待要咆哮。

却听吴世忠骄傲地道:“请呼下官为方夫子门下……走狗……”

方……方夫子……

世上……何来的方夫子……

在众人惊愕的脸色下,吴世忠慨然地道:“下官蒙王先生传授真学,王先生受教于方夫子,方学浩瀚,下官叹服!”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