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三二零 回家过年

董策淡淡道:“你该是想到了,你的下场,就三个-要么等死,要么逃命,要么就是在这儿,跪着,求得宽恕。”

宋黑郎艰难的点点头,嗓子已经嘶哑的不成样子了,挤出来一个字:“是。”

“你能想到这一点,就知道是个精细人。我很奇怪,你有这份儿心思,怎么会沦落成一个青皮混混儿的?”

宋黑郎咧了咧嘴,满脸都是苦涩。

若是能出人头地,谁愿意混迹街头,整日在别人的白眼儿中无所事事?只是他们这些寒家出身的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又是谈何容易?不识字儿,不能考秀才,知道武人贱如狗,也不愿从军,做生意没本钱,相当差没门路……还能怎样?

“我给你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董策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声音,他回头看过去,却见一个青衫书生从明亮中走出来。

董策乍一看猛地一晃眼,却是没认出这是谁来,再定睛一看,却是纪长运。他今日穿了一身儿青衫直缀,带着.一统帽,脚上穿着皂靴。纪长运本来条件就不差,身材高挑,虽说不如董策,但也有一米七六七七左右,在这个时代,算是很高的了。长的也不难看,五官端正,肤色白皙,而且他很瘦,削瘦削瘦的,看&一&本&读&小说{}上去不太健康,却有一种文人推崇的风骨。他站在灯光和黑暗的交汇处,腰杆儿挺得笔直,倒有几分玉树临风的意思。

脸上的污垢不见了,拉碴的胡子也刮的干净,白白净净的脸,乌黑的鬓角露在帽子外面。

哪里还有昨日那个在街头被人痛打的落魄肮脏醉鬼的半分模样?

他前后的差距太大,以至于董策一开始都没认出来。

现在他才发现,原来纪长运,也不过就是十七八岁的一个少年,和侯方域差相仿佛。

现在他,眼神明亮,充满了自信,眉毛微微的挑起来,整个人显得很有精神。看他的精神状态,就知道他理当是想通了,宛如脱胎换骨了一般。

董策一怔,然后笑着拱拱手:“又见纪公子昔日之风采,当真是可喜可贺,在下很是欣慰。”

纪长运看着他,忽然退后两步,深深一揖:“大讷谢过董大人两次救命之恩,恩情没齿难忘,定会报答。”

他们两兄弟,一个长风,一个长运,一个字大敏,一个字大讷,这名字,倒是都起的有意思的紧。

董策笑道:“纪公子言重,我与令兄投缘,相谈甚欢。所谓救命之恩,无须挂齿,免得生分了。”

“大恩不敢或忘。”纪长运又是一揖,起身道:“在下有一言冒昧,还请大人恕罪。”

董策摆摆手:“但讲无妨。”

“不知大人麾下,可还能养几个闲人么?”纪长运急切问道。

董策一怔,心中暗道:“什么意思?”

纪长运叹了口气,解释道:“经历这一番变故,在下已然是心灰意冷,变了心性,再读书,怕是也读不下去,这科考之路,怕是就此终了。此为不义。长兄待我如父,我却辜负他之期望,一蹶不振,放荡形骸,令他大失所望,日日伤心。此为不孝。”

“说来惭愧,在下委实是不敢面对家兄,只想劳烦大人将这消息传给家兄,只说我一切安好,免得他担心就是。只是四处闲逛,终归不是正道,在下觍颜,不知能否在大人您麾下磐石堡略效犬马之劳?”

他说的雅致,但是说白了大致也就是这个意思:我离家出走,又弄成这般样子,实在不好意思回去见人,先在您那儿避避风头,呆上两日。您可得管我饭,给我发工资,可别亏待了我……

他生怕董策不答应,毛遂自荐道:“大人您也知道,家兄乃是冀北道的粮草通判,他常说须读书但不能死读书,更不能把书读死。因此要在下自小便多务实,少务虚,在下自十余岁起便时常跟随在家兄身边帮忙参赞,多少也出一些拙劣计谋。到得后来,一些琐碎小事,家兄更是直接交给在下处置,这方面的经验,在下自认还是颇有些的。大人麾下军兵,后勤等一干事务,在下是都能效力的。”

董策还真没想到纪长运还有这本事,他一直就把后者当成一个文青情节极其严重的酸腐儒生。纪长运的话他也不敢尽信,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纪长运一无是处,但凭着他是纪长风的弟弟这一条,就足以让他决定照顾纪长运了。

“无须说的这般细致。你既然开了口,明日便随我一同会磐石堡,四处走走看看,瞧瞧什么是适合你做的,再做决定。”董策拍了拍他肩膀:“不过大敏兄那边,是一定要说的,接你走还是让你留,我说了可不算。”

听得董策应允,纪长运很是高兴,赶紧又谢过。

他指了指跪在地上的宋黑郎,笑道:“我还缺一个长随,大人,您不介意多一双碗筷吧?”

……

第二日一大早,董策便又去了一趟宣大总督衙署。

不过这一次不是求见的,而是送年礼的,眼看现在年节将至,自然不能怠慢了上官。过年前的这几日,正好是下级官员们最忙碌的时候,置办年礼,走访各路上司,但凡是能跟自己沾到点儿边的都得走到送到。你若是去送了礼物,他未必记得住你,但你若是不送,他是肯定会记住你的。而且可以想见,接踵而来的,就是刁难和报复。

有许多官员选择在过年之后,借着拜年的由头儿送礼,但是董策考虑到那个时间段自己会很忙,非常忙,怕是没时间来走动了。而且过年之后,各路上官的府中,拜帖雪花一般的飞进来,自己这个区区守备,淹没在众人之中,怕是根本没有上官能记住。还不如趁现在人少,多少也能混个脸熟,让人家提起名字来都能有点儿好印象。

不出意料的,他把拜帖都进去之后,人家只让把礼物放下,根本不像上次一样,还把人请进去。显然,若是没有侯方域这一层关系,他是根本没有在总督衙署坐坐的资格的。董策倒也没什么生气的,官场规矩便是如此,很正常。倒是那门子很是热情,邀请董策进去喝两杯热茶,被他婉拒了。董策给他塞了五两银子,还委托他转给管事杨墨一个红包,那红包里有一百两银子。

董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巩固人脉的机会。何况这管事杨墨,在宣大总督衙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相信自己给了他这笔银子,‘董策’这两个字在杨嗣昌面前被提及的次数,肯定会多不少。

既然拜帖投进去了,礼物也送进去了,心意到了,让人能够记住了,那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义了。

想想除了杨嗣昌之外,这阳和城中也没什么要送的了。

虽然这城中还有一个阳和兵备道衙门,但董策是冀北道下属的军官,若是给阳和兵备道送礼,那真是失心疯了,定然会让冀北道的上官很是不悦。其实,董策直接给冀北兵备道的上司宣大总督送礼,就已经有点儿坏了规矩。只不过他已经跟刘若宰说的清楚了,所以无需顾忌这个。

其实董策一直想知道自己之前一次晋升,委决不下的时候,替自己说话的那位宣大总督面前的重量人物是谁,只是他官位太低,消息闭塞,一直到现在都没打听出来。虽说也托了侯方域打听,但也没有结果。

若是知道了是谁,定要上门拜访感谢一番。

董策不由得有些庆幸,幸亏自己那阳和卫指挥佥事的告身还没下来,若不然的话,又要又几份儿礼物送出去了。虽然只是虚衔儿,但是阳和卫的一干上官——指挥使,指挥同知等等——以及一干同僚,都得有所表示,那又是一大笔银子。

回到悦来客栈,王通等人都已经收拾好了,牵着马在客栈门口等候。

杜十娘站在门口,眼中有些不舍,招呼道:“董大官人,这就要走了?”

董策把年前该弄得事儿都做完了,只觉得一身轻松,心情大好,笑道:“怎么,老板娘这般关心,可是短了你的住店银子?”

“哪有的事儿……”

杜十娘笑道:“早就跟您说了,这店例银子,就要给您免了的。”

“诶,这可不行,在商言商。”董策摆摆手,打断她道:“谁都不容易,再说了,你们店里住的也舒坦,吃食也好,价钱也公道。本官也不缺这点儿银钱。”

杜十娘从柜台后面绕过来送他,一直往外送了好远,脸上挂着热情的笑招手道:“大官人,年后还上这儿来啊,那院子我给你留着。”

董策笑着摆摆手,翻身上马。他回头的时候,并未看到杜十娘脸上那挂着的意味深长有复杂难名的笑。南门外,张麻子一早儿就在那儿等着了,他来的早,出城的时候城门还没开呢,等了好一会儿,是最早一批出门的。算算到现在为止,等了也有将近一个半时辰了。今儿个虽然天气好,阳光普照,却没有任何暖融融的意思,反而寒风依旧凛冽,空气已经冰冷,吸一口,似乎里头都带着冰碴子那森然冷厉的味道。在这儿没遮没拦的,站了这许久,身子骨儿似乎都冻得邦邦硬了,僵了木了。

崇祯七年章节列表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