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还好说,毕竟洪武朝,建文朝的时候,都城都是南京。但是自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漕运就变得极为的重要。北京城上百万人口,城中更有达官贵人无数,这些人每日消耗的粮食,便是一个绝大的数字。而单单靠着北京周边的产出,是绝对不可能满足的,这些粮食,都要来源《一》《本》《读》小说ybdu..于漕运。
便即是漕粮。
每年从江南运往北京的漕粮,在宣德年间达到了最高峰,最高的一年达到了六百七十四万石,之后略有下降,但大致也是维持在四百万石上下。当然,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的,不只是粮食,还有江南解往京城的白银,以及江南各色特产:丝绸,漆器、瓷器、布匹等等。一条大运河,联系南北,乃是大明朝的交通命脉,经济命脉!也造就了沿途的无数繁华城市——苏州扬州的繁华和运河不无关系,山东临清更是得益于运河良多,若是没有这条大运河,又岂会成为大明朝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口超百万的大城之一?
一旦大运河被切断,漕运无法开展,整个北京城都要饿肚子!
这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由不得朝廷不着急,自然是发大军围剿。
起义军虽然兴也勃焉,急如星火一般,以燎原之势席卷百里,但是终归实力不足。他们初期进展顺利,那是因为朝廷没把他们放在心上,而且朝廷也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安置重兵,是以必然有地方是防御薄弱的。但一旦朝廷重视了,调集大军准备剿灭了,那起义军的实力,和朝廷比起来,真真就是以卵击石了。
无论是规模,军队总量,个人战斗力,武器装备,起义军差官兵甚远,甚至就连军官将领的指挥水平,战术战法,都是大大不如。
别说是他们了,就算是在他们之后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掀起了那么大的声势,几乎席卷天下,但起事之后的许多年里,始终还是以流寇的形式出现,不敢跟官兵打硬仗。虽然他们人数很多,但只要是跟官兵打硬仗,几乎就是惨败,被官兵撵着打。虽然人数多,但大半都是裹挟的流民,战斗力真真是可以忽略的,反而是容易添乱子。直到不少年份之后,起义军经过和明军的连年大战,终于是锻造出一批颇有战斗力的精兵来,再加上大明朝在内忧外困中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起义军方才展开了反击。
所以徐鸿儒的败亡,乃是注定的。
七月,各路军先后失败,郓城、钜野失守。徐鸿儒等在形势不利的条件下,仍固守邹县、滕县,与官军抗衡。明军调集山东、北直隶等地的大量官军,围徐鸿儒军于滕县。九月,徐鸿儒粮尽援绝,突围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在北京被杀。
终明一朝,起义不绝,但大规模的并不多,而白莲教这两位,都称帝了,至少在当时,算得上是朝野震动,也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白莲教在大明朝,乃是一个让人心情很复杂的词儿。
下层穷苦百姓听了,大部分是迷茫,小部分是兴奋,而权贵官宦们听了,深恶痛绝的居多,但也有例外——不少官员富商,其实都是潜藏的白莲教徒,只是外人谁也不知道罢了。
如此煊赫的一个名字,董策听了,又岂能做到无动于衷?
只是让他没有预料到的,乃是黄季的反应。
黄季并不是多么恐慌震惊的样子,只是着急而已,似乎白莲教这三个字,对他的冲击并不是很大。有些诧异,有些震惊,但程度不那么强烈。
董策忽然回过神来,恍然意识到,这是在晋北,在紧邻塞外的九边之地,而自己的所在,也是不折不扣的边塞!
这里,可不是京城繁华地。
怕是这里的百姓,对白莲教,可不是那么陌生吧?晋北本来就曾经乃是白莲教一个大的据点,白莲教的势力更是在此地影响极大。
“季叔,你之前接触过白莲?”“接触是没接触过,不过是时常听说的。”黄季沉沉道:“打小儿就知道,不少人信这个,别的不说,我老娘那村儿里就有挺多信的,好像还有个什么香主住在他们村儿。后来隔上一年半载的,就能听到点儿消息,那里乱民起事了,哪里有人闹事儿了,哪里又逮了不少白莲教徒了……其实这事儿挺常见的,见多也就不怪了,都没生出什么波浪来就没信儿了。只是没想到,这一次要跟他们照面了。”听了他说的话,董策不由默然。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崇祯七年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