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

去年的时候,冯都护与皇后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然后冯都护就跑到蓝田祭拜丞相去了,顺便视察了一下武关的战备情况。

在离开的时候,冯都护曾吩咐过,让两人多注意一下荆襄那边的情况。

这本就是个有备无患的想法。

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

武关城内,巨大的沙盘摆在作战桌上,巨大的地图挂在墙上。

句扶正执着长鞭,给冯都护讲解武关道上的情况。

孟琰在旁边时不时补充两句。

草桥关的地势,基本就是武关的一个翻版。

坐落于山涧的平地上,东西南三面临水,被丹水所围绕,北面靠着秦岭山脉。

唯一与武关不同的是,草桥关所在的山涧,是一个狭长的小型山谷盆地。

在关中的方向,有一块平地,与草桥关隔着丹水相望。

关中兵出武关,到了这里,正好可以驻扎大军。

而武关则正好相反,面对荆襄方向,是四座险峰,极为峻峭。

武关守军可以依靠它们阻止敌人直接来到武关城下。

正是因为这一点的区别,注定了草桥关无法与武关相提并论。

武关距离草桥关,大概有百里。

百里的距离,若是在平地上,对于大汉铁骑来说,不惜马力的话,不过是一日可至。

武关与草桥关的这一百来里路,全部是河涧山谷间,崎区难行。

“末将以为,这个时候并不是我们出兵的好时候,因为此时正值多雨时节,山间常有山洪爆发。”

“而武关道多是依山谷水边而行,一旦水势上涨,就会淹没道路,难以通行。”

虽然知道这些话可能冯都护不喜欢听,但句扶还是认真地提醒道:

“百里山路,看着似乎不算太长,但实际上若是真的遇到山洪,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怕是走十天都走不完。”

所幸冯都护脸上并无不悦之色,反而是凑近了沙盘,对比着墙上的地图。

看了好一会,这才抬起头来,略有叹息地说道:

“孝兴所言甚是,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只是这世间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哪有时时事事都能称心?”

“此番出战,天时未知,地利在贼,不过吾等所占者,好歹也有人和。”

“人和?”句扶若有所思地看向地图上的荆州位置,“中都护是指南边的吴人?”

听说吴人此时正在攻打荆州柤中(即湖北南漳,在襄阳的西南),吸引了襄阳的魏军。

“没错。”冯都护点头,“此番出兵攻打草桥关,是应吴国所求,所以吴人会在南边策应我们。”

与吴人南北夹击,应该也算是一个人和吧?

“中都护,吴人,鼠辈耳,不可信也!”

冯都护澹然一笑:

“我又何尝不知吴人不可信?只不过这一次,是吴人有求于大汉。”

他一边说着,伸出点了点地图,“陆逊想要拿下襄阳,而我们,则趁机拿下草桥关。”

“只要武关在我们手里,则关中无碍。但若是襄阳在魏贼手里,则南边的吴人寝食难安。”

特别是在大汉面对魏国优势逐渐明朗的情况下。

天下局势未来会怎么变化,大汉能不能平灭魏国,谁也不知道。

但作为吴国的决策者,孙权和陆逊却不得不考虑这个可能性。

而且还要考虑到魏国被灭后,吴国所面临的最恶劣形势。

很明显,陆逊这一次,是打算拿下襄阳,再以襄阳为依托,构筑襄樊防线。

毕竟被魏国利用襄阳压了这么多年,吴国就算是再头铁,现在也应该知道襄阳对于荆州的重要性。

“关中可以无草桥关,但荆州却不可无襄阳。”

冯都护的手指在襄阳与南陵之间的位置划了一个圈:

“没了襄阳,吴国所据的荆州,可谓已失其半。”

别看吴国在名义上控制了大半个荆州。

但有效控制区域,实际上只在大江以南。

大江与汉水之间这一大片平原,其实是魏吴双方的缓冲地带。

是的,整整那么大的一大片平原,双方都得不到,但又不愿意让对方得到,所以宁愿把它变成无人区。

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乃是由大江与汉水冲积而成的平原。

而大江与汉水之间的这一片平地,正是江汉平原的最精华所在。

如今却因为战乱,让这片土地荒废了二十多年。

早年魏国仍占有优势的时候,魏军的精骑,常常从襄阳出发,驰骋在这片平原上,袭扰南郡。

就算是孙权写给大汉天子或者大汉丞相的信件,在经过荆州时,也有被魏国夺取的危险。

可想而知南郡的吴军,在平原上面对魏国精骑时,是何等的无力。

也就是这些年来,大汉给魏国的压力越来越大,逼得魏国不断抽调各地兵力去填补西线的空缺。

襄阳的魏军这才渐渐少有南下了。

此消彼涨之下,魏军日子不好过,而荆州吴军的日子,却是越发地滋润起来。

特别是荆州军诸将,种甘蔗种得风生水起,腰包渐鼓。

又不用担心像以前那样,需要时时提防魏军精骑神出鬼没的袭扰。

而在魏国失去了关中之后,在荆州需要同时面对西面的汉军和南边的吴军,兵力已经有些捉襟见肘。

不得不收缩兵力,更别说派出骑兵随意南下袭扰。

连续两三年没有见到有魏军越界,吴国荆州不少人觉得,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在这种情况下,陆逊或者孙权,产生了要夺取襄阳的念头,再正常不过了。

只要夺取了襄阳,江汉平原的主要区域,就正式纳入吴国的掌握之中。

若是能好好治理一番,不出十年,荆州至少可以多出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亩良田。

到时候,说不定就能一举摆脱荆州粮食受制于大汉的局面。

所以,无论是为了构筑更加坚固的荆州防线,以防将来最恶劣的局面。

还是为了更好地治理荆州,摆脱大汉的制约。

吴国都有必须拿下襄阳的理由。

当然,这里面涉及的一些机密与猜想,并不适合公开讲出来。

不过就算是冯都护没有细说,但由于这些年来的赫赫战功,句扶与孟琰对冯都护皆是十分信服。

如今看到冯都护如此笃定吴人这一次是真心与大汉合作,两人自然也就不再过多怀疑。

“那依中都护所见,我们这一次出兵,当如何做才是?”

“兵贵神速,现在我们不知道荆州那边魏吴两军打得怎么样了,自然是越快出兵越好。”

冯都护的目光没有离开地图,“说实在话,我也不相信吴人。”

“不是不相信他们拿下襄阳的意图,而是不相信他们能坚持多久。”

“若是我们出兵太迟,吴人已经退兵,那么魏国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我们。”

“到时候凭我们凭的这些兵力,只怕攻不下草桥关。”

句扶忍不住地再次低声提醒道:

“可是中都护,就算魏贼没有从宛城派来援军,就凭武关的这些将士,恐怕兵力也不太够……”

冯都护点头:

“放心,我岂是那等轻敌之人?我不过是率轻骑提前过来,过些日子,后面还有兵马与辎重随后而至。”

听到这个话,句扶和孟琰知道中都护的决心已下,不再有疑议。

孟琰开口建议道:

“中都护,某与句将军,受中都护之命,一直未放松过对东边的侦察。”

“据我等所知,想要通往宛城,除了走丹水河谷外,其实还有一条樵夫所行的山径。”

“这条山径,在武关的东边,虽然难行,但若是由末将领着无当营的旧人,未必不能翻过去。”

(注:即唐朝以后改道的武关道后半段)

“中都护名震天下,世人皆闻中都护虎威,只要贼人知道此番是中都护亲自领兵攻草桥关,宛城贼人必然全力来救。”

“到时宛城空虚,末将只需领三千精兵兵临宛城城下,必能一鼓破之。”

冯都护闻言,心头一动。

若是陆逊亲自领兵攻取襄阳,乃至已经取得了襄阳,孟琰此计,看似危险,实则有极大的把握。

只是……

冯都护终究还是摇了摇头:

“策乃上策,只是时机未至,此时大汉取宛城,有背腹受敌之险,还不如暂且放在魏贼手里。”

没了宛城,许昌只怕要成惊弓之鸟,必然会全力反扑。

到时候谁知道襄阳的陆逊会有什么想法?

没了襄阳,宛城就是一个鸡肋。

但魏贼又不得不守的鸡肋。

因为一旦宛城失守,许昌就等着随时被人兵临城下吧。

就算不攻城,城下时时冒出来敌兵游行一下,也足以让城内寝食难安。

至于日后,若是大汉在河北的战事顺利,魏国灭亡已成定局之后,吴国必然会趁火打劫。

从襄阳渡水北上,攻取宛城乃到许昌,乃是一个难以抵挡的巨大诱惑。

到时候,无处可去的曹爽,必然是要和吴国在宛城死磕……

“所以我们这一次,还是不要分兵,全力攻下草桥关就好。”

“至于这条险道,且先留着,同时平日里注意一下就行了。”

从武关可以走这条险道去南阳,但从南阳过来,最终还是要经过武关。

所以只要武关不失,这条险道就对关中没有任何威胁。

对于取与不取宛城,以及取了宛城之后所在面对的形势,中都护府早就推演了许多次。

冯都护简单地跟两人解释了一下——在战前做好战前统一思想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果然,在听到冯都护的解释后,原本有些失望的孟琰登时心悦诚服:

“中都护高见!”

“我能有什么高见?这都是中都护府诸人一齐努力,集众人之思。”

冯都护摆摆手,“就如这次,吾若是想要建功,亦是需要仰仗两位将军。”

这话听着舒服,句孟二将闻言,脸上皆是有些发红,就连呼吸都是一顿。

“孝兴既然说武关道在这个季节可能会被山洪淹没,故我想派出五千人马作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冯都护趁机道:

“不知你们二人谁愿意当此重任?”

两人正值心神有些激荡之时,此时听到冯都护的主知,异口同声地抱拳道:

“末将愿往!”

看到二人如此,冯都护笑了笑,“这倒是让我为难。”

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转了几圈,这才重新开口道:

“孟将军久在南中,熟知山地,句将军,这一次的机会不如就让给孟将军如何?”

听到中都护如此说,句扶虽有些失望,但也只得回道:

“中都护所言,甚是有理,末将愿从。”

当年丞相南征,冯都护经过朱提郡时,第一次见到句扶,就认定其颇有才能,故而亲自举荐了他。

北伐后,冯都护立下战功后,被委以重任,也一直没有忘记提拔他。

故而无论是在外人眼里,还是句扶自己心里觉得,都认为他是冯都护的嫡系。

既然是嫡系,那肯定是不用担心受到亏待的。

何况跟随中都护出征,何愁没有立功的机会?

而孟琰,则是兴奋地大声道:

“末将必不负中都护所托!”

“既如此,那这事就这么定了。孟将军,你到营中,挑出熟知山路的将士,做好准备后,就立刻出发。”

“喏!”

让孟琰作为前锋,自然也是有理由的。

除了来孟琰比较熟悉山地外,同时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武关的守军中,还有一些将士同样是来自南中的无当军。

让孟琰率领这些人作先锋,自然要比句扶更方便一些。

句扶与孟琰二人,特别是句扶,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将军,能力自然是信得过的。

再加上他们所领的守军,有一部分还是南乡军的底子。

在得到军令后,武关上下就立刻高速运转了起来。

而远在百里之外草桥关内的魏军,面对关中方向,从未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在孟琰领着五千人马出发后的第二日,草桥关守将就得到了武关汉军异动的消息。

在确定汉军是顺着武关道向着草桥关而来,草桥关守将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传骑,把消息送往宛城。

两日后,亲自坐守襄阳的魏国荆州刺史毌丘俭接到消息,长吐出一口气:

“终于来了!”

久悬的心终于可以落回原处。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