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41)

第一百三十二章八零年代(41)

那小汽车黄蓝相间,每个部件都维妙维肖,几乎就是真车的缩小版。

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看就很贵的样子。

冯老师咧嘴一笑,“哎呀,这个小江,怎么这么客气呢!”

女人也笑了,“我还发愁晚上怎么住呢,没想到人家小伙子人真不错。”

她说着就回头朝里屋瞧了眼,“妹妹呢?”

男孩又冲进屋里,把妹妹给拉了出来。

“看,妹妹好看吗?”

三四岁的小女孩,静悄悄地拉着哥哥的手出来,头上戴着一个水钻皇冠的发箍,映衬得小姑娘的脸圆眼大,十分的娇俏可爱。

“呀!这礼物,是不是有点太重了?”

冯老师却眼尖地瞧见了小姑娘手里的小盒子。

大夫都说了,如果能在四岁前装上义耳,孩子以后说话啥的,都能跟正常人一样!

但这钱总也攒不够,借呢又没地方去借,他们夫妻俩都快要急死了。

“咱,咱先试试?”

冯老师看向儿子。

东西有了,缺的就是一个能拿出来的理由!

他一个农村小伙子,从哪儿弄来的这种国内都还没有,纯靠进口的高科技呢?

这不是上赶着给自己找不自在呢么?

还是这一回往欣城跑了一遭,总算是有了好来处了!

希望真的能帮到冯家的小丫头吧。

冯老师看着看着,手就抖了起来。

人家就放在了心上,去一趟欣城,还给他把东西都带了来。

冯老师终于看完了这一页说明书。

但这还是一层包装,冯老师正要去拆包装,忽然想到什么,手就停下了。

这小盒子也就比火柴盒大了那么一点而已。

其实冯老师跟他一说人工耳蜗,他回头在电子垃圾库里一翻,就找着了。

她小心地接过那个小东西,越看里头的东西越像大夫曾经提过的,只有国外才有的天价宝贝。

就是外表看着像自行车,其实是电动的,他把那个大包挂在后座上,自己坐在小车上头,凉风吹着一路就回到了大江村。

不就是想攒够去大城市给孩子装个义耳吗?

“老冯,是什么呀!老冯?”

出去一个多星期,回到江家的小院子,江易居然还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这两年他和老婆两个省吃俭用除了本职工作还要再打一份零工,是为了啥呀!

冯老师疑惑地从女儿手里接过那个小盒,打开盖子,就看到里头有两个像是耳塞一样的东西。

他是真没想到,一个因为兼职认识的农村小伙子,居然能给他帮这么大的忙!

他不过就是在闲聊的时候,提过一两句而已。

“老冯,是什么呀?”

不提冯家人怎么激动,江易离开家属院,趁着天黑,找了个没什么人的路口,从随身空间里弄出了一辆小电动车。

他愣了能有五秒钟,随即就去翻开包装盒,终于在里头找着一个说明书!

其实骑小电动车也就花了二十七八分钟,认真算起来,比去等公交小巴车可还要节省时间呢。

“孩他妈,这个,这个就是人工义耳!是从国外进口的!”

而且是好几代的都有。

他抬起头,一把抓住了女人的手。

冯老师虽然是教语文的,但外语也懂一些。

“囡囡是最漂亮的!”

“啊?真,真的?真的是那个人工义耳?”

“这个也是小江叔叔给的那个粉红盒子里的!我认不出来这是啥!爸你看看呗!”

女人的脸色也变了,激动地话都说不清了,“我看看!”

外语的!

女人也看傻了。

他这话说完,眼泪就飚出来了。

当下借着记忆里的那些知识费力地看了起来,也幸好这些外语的语法不难,也没有什么艰深的词汇,而且还配备着图。

可惜这农家小院,没有自来水和冲厕,不然的话,他还是很乐意一直住下去的。

“这,这得多少钱啊?人家就这么给孩子当礼物了?”

“嗨,小江不是刚从欣城回来吗?那边确实有好东西,四国边境呢!”

冯老师伸手把女儿搂在怀里,给她比了个手势。

小姑娘咧开小嘴笑了。

女人有些后悔晚饭是不是还是太简陋了。

这一夜,他睡得格外的香甜。

第二天日上三竿了他才起。

实在是懒得做饭,他就烧了壶开水,打算把从欣城买的卤肉饭拿出来热一热吃。

不过他还没动手,二刚就端着一盘烙饼来了。

“江易,我一看你家灶房冒烟了,就知道你回来了!”

“我家烙了饼,给你带了点,正好晌午就不用做饭了!”

江易就邀请他中午一起吃。

“那就在这儿吃吧!正好我从欣城那边带了烧鸭,还有两瓶啤酒。”

江易在欣城,也是趁机买了不少吃的用的,都储备在他的随身空间里。

毕竟,不知道以后还会去哪些世界,多点准备,心里不慌!

“哈哈哈,那我就不客气了啊!”

二刚一听有烧鸭,就不争气地咽了咽口水。

他又跑回他家菜地,摘了两根秋黄瓜,拿了几个鸡蛋,跑到江易家里,三下两下,整了个拌黄瓜,又炒了个鸡蛋。

江易已经把烧鸭给切好,啤酒也拿了出来。

烙饼都切成了小块,码放在盘子里。

这样在桌上一摆,也实在是像模像样的一顿饭了。

“哎呀,江易,快说说,欣城怎么样啊?是不是特别繁华,钱特别好挣?”

“你和大娘赶集的生意怎么样了?”

“嗨,别提了,真跟你说的那样,也就是头几回新鲜!后头这几次再去,集上冒了了好多跟我们一模一样的,还压价!你卖两块,他就卖一块五!你也卖一块五,他就能卖一块,合着这不是来挣钱的,就是来抬扛的!”

“当然了,赚头还是有的。不过我就不想再做了,就光让我娘卖一卖笼虫馒头吧。”

馒头吃完了还能再买,但谁家娃天天戴凤娃帽呢?哪里有那么多的游客呢?

“我这回去欣城,见着的还真不少……”

江易就把自己的欣城见闻录大致给二刚说了说。

“啊?一个工人一个月能挣一百五?多的还能挣二百多?”

二刚听得两眼放光!

是,他卖凤娃帽这些也挣了有个三五百块钱。

但这可是占了个一招鲜啊!

是有江易在出主意想招儿才能挣得着的!

不像人家在那边做工,一个月稳定地都能拿到那么多啊!

如今城里那化肥厂的老工人,一个月也最多六十不到七十吧?

这谁不想去啊?

“哎,你光看着他们一个月挣得多了,怎么不看看他们有多辛苦?一天要干十个小时的活儿,周末还得加班!平时都不能随便出厂子……”

这个时候的资本家,那可没几个有善心的。

“咳,只要工资给够的话……”

二刚觉得看在钱的份上,多干点也不是不能忍。

“工资怎么可能全给够,都是要押一部分,就怕干一两个月就走了!有的厂子干活还有危险,出了工伤落了残疾啥的,那最多给个几千块,就不管了……”

总之,江易是不推荐这个小伙伴去厂子里打工。

“你要是想挣钱,我给你想个招儿。”

眼看着吃喝得差不多了。

江易就进卧房里,把他批发的那一堆头花纱巾啥的拿了出来。

“你看这些怎么样?”

二刚眼睛都看直了!

“哇,这也太花哩呼哨了吧?这都是怎么做出来的!太牛了!这小媳妇大姑娘的,肯定喜欢!”

江易就给他比了个手势。

“我从那边批发回来,是这个数。”

“八十?这也不贵呀!”

“你拿八十出来,这一堆都归你!让大娘和你姐两个去集市上卖,怎么样?”

二刚瞪大了眼,“这,这怎么好意思,你好不容易去欣城带回来的。”

江易就笑了,“这就是捎带手的事儿,我去欣城那边。买的好东西可不少呢,这些都是女人们喜欢的,我总不能自己去集市上卖这个吧?你好歹还有大娘和你姐搭把手呢?怎么样,拿不拿吧?”

“拿!”

二刚赶紧应下,“好兄弟!啥也不说了,以后你就是我亲哥!”

二刚身上还正好就有这么多钱,数了八张票子给江易。

他忽然又想起来了一件事。

“哦,对了!”

“你走了以后,有个冯老师来过,说是什么白教授要找你,不知道是什么事儿。”

江易点点头,“嗯,我在城里的时候见过冯老师,他也说起了。”

如今这个时代,连个手机都没有,想打电话还得到固定的地方去打,但白教授他们去考察的地方就是偏远山区,哪来的什么电话呢?

所以一时半会儿的,他也联系不上白教授。

“如今你回来了,估计白教授要是再找你的话,没准就打电话到咱村委会了。”

江易点点头,提到村委会,倒是让他也想起了个事。

“二刚,给你看看我从欣城带回来的好东西!”

江易说完,就从卧室里抱出了一个十六寸的黑白电视机。

二刚整个人都惊呆了!

“啊!这是电视机!”

传说中的电视机,就是沁城城里,都没有几家能的金贵物啊!

“快,快打开看看,我长这么大,只听说过电视机,还没瞧过哩!”

江易就插上电源,打开开关。

然而这时代,并不是有电视机就能想看电视就看的。

还得看看能收着几个台!

比如说这个年代,也就只有一个中央台,省台都还没有呢!

江易在欣城的时候,倒是知道欣城有自己的电视台,还能收到东西中三尼国的电视台。

但欣城这种繁华城市,拥有电视机的人家也不多。

这会儿电视机屏幕上,就是一个大圆里头许多的小格子,音乐倒是放着,可也不能光听音乐吧?

“啊?这电视里怎么没有人?不是说什么都有吗?看着就跟真的一样?”

“这会儿电视台也正休息呢吧?估计得等到晚上七点才有新闻看了。”

“啊啊啊啊!江易,那我晚上七点能不能过来看电视?”

“去学校看吧,我打算把这台电视捐给咱村的小学。”

二刚又听傻了。

“不是,我听错了吧?这台电视,咱村唯一的电视,你要捐给小学校?”

江易点点头,“别看着这是个电视,听着挺吓人的,其实也没多少钱,这还是在欣城买的旧的,又是个黑白的,总共花了不到一百块。我买回来就是想做这个买卖的,又不是为了自己看。放在小学校,村里人想看了都能跑到小学校去看,要是放在我家里,大家都跑到我这儿来看,那得多挤?”

“不到一百块!”

二刚简直就要蹦起来了。

“那要是弄到咱这来,不得翻番啊?”

他敢打保票,二百块有的是人抢!

当然了,他们大江村里的人可能没有多富裕,买的没几个,但放到镇上和城里,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一台电视就能挣一百,难怪江易看不上去欣城打工呢!

半下午的时候,村里头正在地里转悠的老人们就瞧见好些人都奔了村里小学校了。

“这又是谁家的娃们打架了?”

“一天天闲的来!”

“走走走,咱们也去看看!”

老人们腿脚不快,等走到小学校门口的时候,就发现里头少说也有五六十号人了。

村里村委会的干部们,竟大多数都在了。

哟,这还打得挺厉害啊?这么多干部都出动了!

“咋了这是?”

“谁家的娃打架了?”

“都在这儿看啥呢?”

人虽然多,却也没听见打架吵架的声儿,这是已经打完了这是?

“电视机!”

“咱村有了电视机了!”

“啥是电视机呢?”

“哎呀,你看了就知道了,跟你也说不清楚!”

“要往小学校安呢?”

“啊?是村委给小学校买的?那村委会有没有呢?”

“咱们以后能不能过来看电视?”

“不知道村委有没有,应该也是有的吧?”

“快看,房顶那个东西,就是天线吧!”

“那以后小学生们不就都能看电视了?”

“咱村哪来的钱了?”

“这谁知道,村长就在里头,要不你去问问!”

“哎呀!你们都不知道,这哪是村委给安的呀,是人家有人捐的!”

“放屁!谁这么大方,一台电视机说捐就捐?”

忽然一阵欢快动听的声音从小学校办公室里传出来,正议论纷纷的村民们都安静了。

大伙齐刷刷地看向办公室的玻璃窗。

窗子里透出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看着有一口锅那么大。

这四四方方的东西上,就有闪亮亮的画面在不断变幻,声音也是从这东西里头传出来的!

收音机已经很是金贵,而这东西应该比收音机要金贵好几倍!

“啦啦啦!小英雄,保卫祖国保卫家!”

童声嘹亮,一个大眼睛的军装男孩举着枪行进着,卡通形象的儿童片村民们还是头一会儿见着,一点也不耽误他们瞧得目不转睛。

“呀,是小英雄张贵娃!”

这故事,在收音机里都播过,全村老少至少有一大半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第三集!啊!前头还有两集,咱们都没看上!”

偏偏这会儿村长就堵在了窗户跟前了。

“村长,让一让呗!”

“是啊,再往边上挪挪,都挡实了!”

村长举起手来,“就说两句话,不耽误大家看电视哦!”

“吃水不忘打井人,大家知道这电视是怎么来的吗?”

“这是江易去欣城,千里迢迢地背回来,捐给小学校的!”

“以后大家每天晚上,都能来看一看全国新闻,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江易啊?”

“啊?江易?”

“从欣城背回来的?那得花多少钱?”

“真捐啊?”

“江易真大方……啊,我的意思是,江易真是个好小伙!”

“感谢江易!”

“感谢感谢!”

“以后江家有什么事儿,咱能出力的一定出!”

“对对对!江易这娃,从小看着不吭声,心里老有主意了,果然长大了就是有出息!”

为了看到电视,村民们的好话,那是不要钱一样地往外倒。

不过这会儿江易早就已经回了自家院子。

他对跟人挤成一堆看电视没啥兴趣。

要是想看电视的话,他完全可以再拿出一台来自己偷摸着看。

只是这个年代的电视台实在太少了。节目又过分单一,他是真懒得守在电视跟前了。

作者有话说: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