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你来想

顾雍眼前一亮,瞬间又焕发了生机。

“秦王,杀戮并不能解决问题!不然就像孙策!”

“虽然秦王绝对不是孙策可比,但也要吸取经验和教训!”

顾雍彻底豁出去了,也不怕得罪刘璋,直接将话挑的最为直白。

“方才秦王不是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吗?”

“这些都是在下的肺腑之言,如有得罪,还请秦王恕罪!”

刘璋抬起手,一脸严肃之色。

“元叹无罪!”

“但是,孤的立场不能改变!”

“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孤也只能以杀止乱,这也是无奈之举。”

“杀戮的弊端是很大,也需要耗费极大的心血和精力,困难不是一般的大!”

“但成功后带来的收益,也是空前的!”

顾雍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一副坚决不同意的态度。

“秦王,决不能如此!”

“眼下秦王是大好局势,只需稳步前进,即可一统天下!”

“为何要冒风险,强行逼迫天下世族与秦王为敌呢?”

“在下认为绝对不能冒险,一切要从长计议!”

顾雍极为紧张的看着刘璋,生怕他突然暴怒。

这么会的功夫,已经驳斥了他数次!

换做是孙权,怕也忍不了,更何况是秦王刘璋!

结果,事情与顾雍担忧的完全相反。

刘璋沉思之后,除了表示认可,没有任何不满。

“元叹,孤可以答应你的要求,只是这个从长计议也得有个办法才行。”

“当然了,这个办法孤肯定是没有,只能由你来想。”

顾雍彻底放下心来,拱手一拜。

“多谢秦王!”

“先别急着谢!孤得把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你没有办法,那就不要怪孤了!”

“在下岂敢怪罪秦王!”

能得到这个答复,顾雍已经是烧高香了。

哪里还敢要求更多!

更何况,想出办法,本就是顾雍的本职工作。

“秦王,还记得方才在下说的源头问题吗?”

“记得。”

刘璋打起了精神。

顾雍如此问,想必真的是有什么办法了。

“秦王,自高祖击败项羽创立汉朝以来,天下共有冀,并,幽,青,兖,豫,徐,司,雍,凉,益,荆,扬十三州。可这十三州百姓,真的都算大汉子民吗?”

此话一出,顾雍瞬间就换了个严肃的脸色。

眼中还有着些许的愤恨。

“在秦王崛起之前,幽州,并州,凉州这些边境子民,哪一个不是整日担惊受怕?既要被朝廷压迫,又要被异族屠戮,这是正常人过得生活吗?”

“益州,荆南,江东之地的百姓,哪一个不是时时刻刻受到异族的威胁?”

“相比这些,中原世族是什么待遇?出生那一刻,就享受着最高的权利,最奢华的生活,难道他们生来就比我们高一等吗?”

“同为大汉子民,他们凭什么!”

最后一句,顾雍几乎是喊出来的。

着实让刘璋有些吃惊,也有些哑口无言。

“这。。。”

顾雍悲惨一笑,继续抱怨着。

“秦王,这大汉,当属中原世族最为高贵,其次便是河北世族,除了中原人以外,不将任何人看在眼里!”

“在下远了不说,就单独拿扬州举例,他们淮泗人看得起我们江东人吗?孙策身为吴郡人士,敢挥动屠刀肆意砍杀,不就是背后有淮泗人撑腰吗?”

“只不过是长江南北之分,就有如此残酷的阶级差异,凭什么?”

顾雍叹了口气,双手摊开满是无奈。

“一边吸着我们边境人的血,一边不拿我们当人看,这就是当今天下的制度!”

“我们江东世族不是非要抱团,而是不报团根本没有活路!”

“呵呵呵。。。”

刘璋听后,顿时就笑了。

“元叹,孤当是什么事呢!”

“就这件事,简单,简单至极!”

“在孤的麾下,没有等级之分,只要归顺孤,不论是哪里的人,都是一视同仁!”

顾雍轻轻摇了摇头。

“秦王,在下愿意相信秦王的话。可是,哪有那么容易?”

“高祖平定天下,重用关中人士,关中世族冠绝天下!”

“光武帝中兴大汉,重用中原,冀州世族,两地世族因此崛起。”

“四百年的大汉都是如此,哪个地方的世族帮助平等天下,哪里的世族就跟着收益,这是规则!”

“如今江东世族非旦没能帮助秦王,反而频频与秦王作对,岂能被重用?”

刘璋算是明白了顾雍的意思。

不是他不相信,而是没办法相信。

这件事都持续四百年了,历经两世大汉,早就深入人心了!

根本不是一个人说句话,或者做出一个保证就能改变的。

就算顾雍拿着刘璋的保证书返回江东,江东世族也是嗤之以鼻。

就两个字,不信!

任凭你说破了天,他们也不信!

“秦王,你如此看中陆逊,应该知晓陆康吧?”

刘璋点点头,如此名人他自然知晓。

“陆家在陆康手里,辉煌过。可也是险些毁在陆康手里。”

“哎。。。”

顾雍更加的无奈。

“陆康时期,陆家是当之无愧的江东最强世家!”

“可以说长江以南,没有世家能够出陆家之右!”

“可陆康做的什么决定?带领宗族前往庐江,将分家留在吴郡!”

“秦王明白了吗?”

刘璋尴尬的点点头。

都说到这了,他能不明白吗?

陆康宁肯带着陆家去仅有一江之隔的庐江郡发展,也不愿意待在江东称王称霸!

原因只有一个。

陆康想要将陆家的前缀,从江东改为江北!

他想让世人知道,陆家不是野蛮世家,而是可以当做人看的世家!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