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 钱赚多了

骆天明推广的体育运动传播的很快,才过了没多久,汴梁就出现了三十多支球队,包括足球、篮球、橄榄球。

这还是球类的制造工艺很麻烦,供人练习的球太少,不然球队还能再多十倍。

不得不说,古代匠人的手艺,让骆天明都为之惊叹。

骆天明本以为,没有现代工艺,橄榄球也就罢了,足球、篮球很难做出来,毕竟对球的弹性要求很高,不但要密不透气,还要能随时充气,手工如何做得到?

结果,曹珣还真就找到了几个手艺极高的老皮匠,不但把球做出来了,而且质量还非常好,各方面都不比现代工艺差。

唯一的问题是,有这等手艺的老工匠实在是太少了,就算不眠不休的干活儿,制造的球也供不应求,这才限制了球队的发展。

所谓物以稀为贵,既然球供应不上,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最夸张的时候,居然能卖到二十贯一个。

要知道,无论是足球、篮球还是橄榄球,成本都非常低,最多值五十文钱。

一千文为一贯,要价二十贯,这是多少倍的利润?

当然了,对于连建了十二栋大楼的骆天明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好处了。

比如曹珣,就找到了骆天明,想要拉他一起,要建一个皮球作坊。

以曹珣的家世和能力,当然用不着非拉着骆天明来建这个作坊,但球场是骆天明的,球赛也是他发明的,如果他说一句球不合适,所有球队就都不会用曹珣作坊的球,这笔买卖不是就要赔了?

所以,为了让皮球作坊的生意顺利,拉着骆天明入股,是最合适的方式。

骆天明是无所谓的,既然曹珣非要拉着他,那他也就掺一脚。

不过在看过作坊的工作方式后,他提了个建议,采用流水线的方式来制造。

流水线制造的优势就不用多说了,唯一的难题是要有一个老匠人教导每一道工序的手艺。

这一点也不是问题,因为曹珣早就说通了两个老匠人,不然他哪来的底气开皮球作坊?

曹珣按照骆天明的办法试验了一下,发现皮球作坊扩大生产最大的难题,竟然如此轻易的就解决了!

按照传统的方式,年轻的学徒想要学成老匠人的手艺,需要几年、十几年时间,想要成材太难了。

但按照骆天明的办法,每人只学一道工序,那就简单多了,几天就能学会,然后就是大量的练习。

曹珣为了培养人手,也是下了血本,牛皮、牛筋、猪尿泡、鱼胶等等材料,不限量的供应,不求能做出多少成品来,只求这批学徒能尽快出师。

结果没用多久,这个作坊的足球、篮球、橄榄球,就成了比赛指定用球。

虽然产量提上来了,导致皮球的价格大跌,但依然不少赚,让曹珣的零花钱多了不少。

曹珣跟着骆天明赚钱了,加上骆天明连建了十二栋楼,让其他人都看到了骆天明赚钱的本事,于是贴上来的人一下子多了不少。

为了赚钱,姿态低一点不丢人,不只是和杨家交好的那些将门、勋贵,就连文臣那边也贴过来不少,一下子让骆天明的处境好了不少。

毕竟能在这个时候舔着脸贴过来的文人,都是不要脸的,这种人打嘴仗的战斗力相当了得,有他们帮骆天明冲锋陷阵,文人排斥骆天明的浪潮自然是此消彼长。

别说他们了,就连皇帝,都派人拐弯抹角的询问,有什么赚钱的好路子吗?

既然他们都有求于自己,骆天明要是不趁机要点好处,不就是傻子吗?

于是他再次提出,要做个文臣。

没想到,这个问题的严肃性超乎骆天明的想象,至少在见到大笔利益之前,皇帝和文臣都不想打破惯例,所以这个要求被驳回了。

这就让骆天明有些恼火了,既然你们拒绝我,那我就不带你们玩儿了!

既然要撒气,那就要撒个痛快,骆天明索性就将水泥、玻璃、肥皂、香水等等赚大钱的买卖,全都拿了出来。

但这些买卖都是和将门合作,其他人连边都沾不上,只能眼看着将门赚的盆满钵满。

这么一来,皇帝先绷不住了,开始和文臣商讨,还是让骆天明当文臣算了。

他这么会赚钱,就让他去给三司使当个帮手。

文臣其实也眼馋骆天明的赚钱能力,但他们是想让骆天明带着他们赚钱,而不是给朝廷赚钱。

朝廷有没有钱,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尤其是还要用打破文武之别来换取,那就更不行了。

因此,即使皇帝站在了骆天明这边,也依然没能如愿。

要知道,玻璃、水泥等生意,赚到的钱都是海量的,这么多的钱都无法打破文臣的封锁,真让骆天明有些绝望了。

其实钱多了不是什么好事,看看沈万三的下场就知道了。

虽然宋朝不是明朝,可皇帝不会直接抡刀子,也会暗地里下手。

因此,骆天明将大部分股份都发买了出去,除了文臣之外,谁来买都卖。

这么做虽然是将下金蛋的鸡卖了,可却结下了无数人脉,不只是将门,还有皇室宗亲、勋贵世家、巨商大贾等等。

这些人的能量都不小,即使朝堂上文臣一家独大,可这么多势力集合起来,依然稳占上风。

只是骆天明的做法,让佘太君忧心忡忡,将杨家核心众人集合起来,开了个秘密会议。

佘太君明白骆天明的用心,宋朝不杀士大夫,却没说不杀其他人。

杨家身为将门,若是皇帝真的想杀他们,只需一道圣旨,杨家就会被满门抄斩。

骆天明卖出去那么多股份,结下如此多的人脉,就是为了防备万一。

万一有一天杨家获罪于皇帝,这些人脉或许会成为救命稻草。

但在佘太君看来,这种救命稻草未必能救命,反倒可能会要了杨家的命。

宋朝崇文抑武,怕的就是武将拥兵造反。杨家结下这么多人脉,到底想干什么?仅仅是为了自保吗?

如果是为了自保,你们杨家是多不相信皇帝?

如果不是,你们又有什么目的?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