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问题

第81章流民问题

“水利”、“稻种”、“造田”、“引民”、“剿匪”、“世家”、“钱粮”……

这一份竹简某种意义上算是李基的“备忘录”,上面所写的一个个字眼,均是不断补充所想到开发吴郡所需解决的问题。

嗯……

只是字眼,而不是解决方案。

若是真的要寻求解决方案,恐怕一卷竹简写满都装不下随便一个字眼的解决方案。

相对比中原地区的耕地缺乏,吴郡尽管在未来有着“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名,但是那可也是相距如今还差了八百年的南宋时期才出现的谚语。

其中,还有着五胡乱华、五代十国以及南宋时期连续三次人口南迁,并且持续不断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方才造成的这个美名。

如今的江南,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仅算是偏僻流放之地。

即使是在李基的眼中,也很清楚吴郡具备着极大的潜力,但如何将吴郡的潜力一步步开发出来,这是个极大的难题。

而如今李基尚未抵达吴郡,纵是满头思绪,那也是无从下手。

只是在意识到吴郡的基础设施可能比想象之中的更糟糕,这不免让李基这一位阳光大男孩心中再添一份阴霾。

就在这时,营帐之外响起了一道声音。

“子坤,备可以进去吗?”

“主公的话,进来就可以了。”

李基连忙应了一声,站起来相迎刘备之时,忽然觉得似乎哪里怪怪的。

不过,当看着被打湿了半个身子且满脸愁容的刘备之时,李基连忙迎了上去,拉着刘备到炭火旁烤干衣物之余,连忙让夏侯兰准备热茶为刘备暖一暖身子。

“明正,麻烦你了。”

刘备接过热茶,对着夏侯兰温和地笑了笑,让夏侯兰整个人骤然都变得有些羞涩了起来。

相对比严厉的兄长夏侯博以及总是一板一眼的赵云,夏侯兰显然对于刘备这种温柔的大哥哥式主君没有丝毫抵抗力。

李基见状,不由得暗自感慨一句。

唉,主公,请收敛一下你那无处安放的魅力……

这还是个正太,还没有及冠,这是不行的!

“明正,你先下去读书,吾与主公商议些许要事。”李基道了一声。

“是,先生。”

夏侯兰连忙应了下来,准备退出了营帐之外守着。

“子坤,明正这孩子不错,比刚刚抵达巨鹿的时候沉稳了许多,或是个可造之材,可用心培养之。”

刘备则是在夏侯兰尚未走远,刚刚好能够勉强听清营帐之内声音的时候开口道了一句。

对此,李基也是配合着说道。

“主公所言极是,吾观明正不日将洗尽铅华,为主公麾下一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材。”

霎时间,夏侯兰心中可谓感动得一塌糊涂。

蒙蒙细雨之下,夏侯兰甚至有些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泪水还是雨水。

士为知己者死!

夏侯兰那颇为稚嫩的脸庞一阵涨红,只觉得胸中有一颗红心变得异常炙热,下意识地用力紧紧抱住怀中的《尉缭子》,暗暗发誓道。

‘我定不可负先生期望,更不可负了玄德公看重……’

‘明正!明正!吾定不可负了主公为我所取之字,他日及冠之时,吾定要负得起这个字。’

(PS:一般而言及冠才会取字,但是夏侯兰称呼其名不管是叫“小兰”还是“兰儿”都太逆天了,还是就先取字平日称呼,以后再及冠。)

而在营帐之内,李基熟练地配合着刘备收买一波人心后,便将话题转移到正事之上,问道。

“主公为何愁容满脸,可是出了什么事?”

“子坤,备……唉……”

刘备叹息了一声,一副不知如何开口的模样。

“主公有事尽可直言。”李基道。

刘备再度叹息了一下,接着说道。

“子坤,备适才与季常于附近查探了一阵,流民……甚多啊,且雨水连绵,饥寒交迫,恐难活命也。”

李基闻言,脸色亦是有些不忍。

遑论黄巾之乱的本意是何,但是对于底层平民而言,就是导致大量原本还生活得下去的百姓迅速“破产”,沦为流民。

而对于各州郡官府而言,当地流民或许还会照看安排,但众多非当地的流民就是个不稳定因素。

也并非是各州郡官府不愿安置流民,实乃根本没有多余的耕地可以安置流民。

故以,绝大多数的官府对于流民的态度都是视而不见的放任,并且不允许流民进城破坏治安。

“主公,可依此前那般行事,熬些稀粥分予流民,让他们一路往南去吴郡,吴郡人口稀少,轻易便能安置这些流民。”李基建议道。

“不一样。”

刘备摇了摇头,说道。“大雨连绵,我观不少流民已有发热风寒之症,若是没有地方避雨,必难活命。”

此言一出,李基便明白了刘备的意思。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就是找一个可以供流民们避雨之所,要么就是让大军收留流民继续一并前往吴郡。

显然,刘备的内心更倾向于后者,但理性让刘备清楚此举不妥,故以难以启齿。

“主公,如今我军不仅有大量钱粮,还有着两千余桃园众拖累行军,其中那两千余桃园众是由那些伤残士卒们协助管理,故以一路纵使遇到什么匪贼也没有出现乱子。”

“然,若是一路再招收流民混杂于大军之中,届时一旦有所变故,流民必慌乱,若是冲击我军军阵,恐溃败。”

李基道出着刘备心中的担忧,让刘备脸上尽是无奈。

李基也明白刘备并非是不清楚这一点,只是心中不忍难以说服自己,所以才特意来寻李基,让李基说服自己。

“备,明白了。”

刘备再度叹息了一声,应道。

而李基略微思索了一阵,说道。

“主公,其实与其由大军带着流民前往吴郡,又能带得了多少?且终不过是一时之计罢了。”

“且主公沿途所见,大量流民都在四向逃难,其中不乏一路向南寻求活命之机的流民。”

“因此不如考虑如何为沿途经过的流民寻找些许避雨之地,以便于他们能有机会抵达江东之地?”

刘备闻言,却也是面露苦涩地说道。“各地官府不会容纳流民大肆入城安置的。”

“基并非是恳请各地官府相助……”

李基摇了摇头,明白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对于各地官府而言就是吃力不讨好的,除非极个别心怀百姓之人,绝大多数的官吏都不会自找麻烦。

随即,李基接着说道。

“主公,基的意思乃是行军建立营寨之时,可多考虑砍伐树木建立木质营寨,然后离开之后将营寨留在原地作为流民们可勉强躲雨入眠之地。”

“随后,可派一使者告之沿途经过官府,示意其可将流民引至吴郡。”

“各地官府必然也不想大量流民滞留当地引发动乱,纵不会相助之,料想也不会阻拦为难。”

刘备闻言,细细思索了一阵,发现李基所说确实大有可行,并且对于刘备而言也仅是安营扎寨之时麻烦了些许,需要大量砍伐树木罢了。

不过这种麻烦与可能使大量流民活命相比,刘备显然是乐意至极。

只是,就在刘备准备即刻动手安排之时,忽然想到了什么,担心地问道。

“子坤,只是如此一来,或许我们抵达吴郡不久,就会有着大量流民接踵而至,钱粮用度方面,以及吴郡又是否可以容纳源源不断的流民?”

“主公放心,吾有解决之策。”

李基一副轻松自信的模样应了下来。

当即,刘备不再多虑,立刻就下去着手安排建立木质营寨,且派人联系当地官府进行交涉,以求对流民予以一定方面。

而等刘备离开之后,李基却是一脸苦色地从袖中拿出那“备忘录”竹简。

此前刘备在大兴山所缴获的钱粮甚多,可供两千人近两三年的消耗,但决然是经不起这样霍霍的。

更何况,接下来不管是开发水利,还是开垦良田,平整道路等等都需要大量劳力以及钱粮用度。

不够用……

完全不够用……

李基简单地算了一笔初步的账,顿感头皮发麻。

只是招收流民,增加吴郡人口以及劳力,这本就是大肆开发吴郡所必须的过程。

如今,只是在刘备的影响之下,这个过程被提前了。

如此一来,一个不小心流民非但不会成为开发吴郡的助力,反而会成为刘备掌控吴郡的一大负担。

“钱粮!!!”

归根到底还是这个问题。

只要钱粮充足,再多的流民李基都有的是办法迅速在吴郡安置下来。

只是哪里去弄这么多的钱粮?

别说是让李基去卖血,就算是让身为主公的刘备去卖屁股……

‘诶……’

李基摩挲着下巴,忽然觉得似乎这也不失为一条妙计。

当然,李基的意思并非是龙阳之好,而是徐州有一富商糜家,在原轨迹之中就被刘备勾搭得非但将上亿家产尽数献上,就连全家都跟着上了刘备的贼船。

莫说糜家羊毛了,就算是骨髓都可谓是被刘备的魅力吸得干干净净。

不管成或不成,让“大汉魅魔”刘备去试一试终究是不亏的。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