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咱拿下这老匹夫!

国子监。

此刻这里重兵把守,宋濂和十几位主考被关在这里。

房间里,一众主考面如死灰,唉声叹气。

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凶多吉少了,恩科出现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实在是让他们百口莫辩,只得自认倒霉。

如果复阅的结果和他们的一样,他们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如果不一样,那他们的脑袋铁定是保不住了。

甚至那些被录取的学子也要受到牵连。

人头滚滚落地。

谁能想到,大明的首届恩科如今竟然要发展成为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大案……

宋濂坐在座位上,闭着眼睛,神色平静,但心中其实一点也不平静,藏在桌子底下的手都忍不住微微发颤。

就像他和马皇后说的那样,他这个年纪了他不怕死,但是他不甘蒙受不白之冤,一世清明扫地,更怕影响他的后人。

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等待。

等待是如此煎熬。

他已经快要熬不住了。

这时……

“宋大人!”

突然门外传来一声叫唤,紧接着,一个国子监的祭酒推门而入。

宋濂噌的一下睁开了眼睛,其他人也是连忙迎了上去,将祭酒团团围住,眼神直勾勾的盯着祭酒。

祭酒喘了一口气,这才道:“宋大人,众臣已经将所有考卷阅完,最终结果与录取的进士相差无二,所以,本届恩科所录取三十六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

众主考闻言如获大赦,振臂高呼,有的甚至痛哭出声。

而宋濂整个人似是没反应过来一般,仍旧愣愣的坐在座位上。

“宋大人,我们得救了!”一个主考兴奋的对宋濂喊道。

“呼——”

宋濂这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下一刻,竟是直接晕死了过去……

……

武英殿内。

朱元璋看罢复阅结果,沉默良久。

这个结果让他有些无话可说,百官复阅的结果和宋濂的他们一样,也就是说宋濂他们录取的三十六位进士没有一点问题。

但是偏偏就是这么的巧,三十六位进士全是南方人,就算是公正的又如何?北方学子岂会甘愿?北方各省岂会甘愿?

难啊!

越是这样越难啊!

原本只要狠下心来将宋濂他们推出来,便可以平息民愤,但是现在不行了。

该怎么办啊?

朱元璋一個头两个大。

朱元璋越想脑袋就越发胀,索性不再去想了,抬眼看向朱标,问道:“标儿,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标不假思索的回道:“儿臣相信宋先生的操守,他不会徇私舞弊,所以儿臣也一直在苦思这个问题,儿臣认为,造成今日取仕窘境的,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宋元以来,北方战事频繁,即使是现在,蒙元势力虽然已经被消灭许多,但仍然盘踞在北方,对北方时长怀有觊觎之心,多次南下入侵,这使得北方仍时不时陷入战乱当中,而南方相对安定,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历来又是物华天宝之地,世家众多,又喜吟诗作赋,因此,被录取的学子大都来自南方,其实是正常的。”

“再者,此次恩科,北方学子需要千里跋涉而来,有不少学子甚至没有条件前来,而南方学子,特别是江浙一带,可以说就在家门口考试,参与考试的学子人数众多,南北方学子不仅比例失调,南方学子占尽天时地利,以逸待劳,成绩更好也是情理之中。”

“三者,黄河以北刚刚平定不久,那里的部分学子,恐怕仍然恪守前朝的君臣之道,对大明新朝心存观望,所以并不是所有学子都前来应试。”

“所以,儿臣以为,本次恩科上榜都是南方学子,虽然为历科仅见,但却不是没有理由的。”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头,而后却是轻叹道:“不错,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可恰恰因为这样,这件事情才难办啊,你说咱处置宋濂他们吧,那摆明了是冤枉他们,让他们背锅,不处置他们吧,北方学子又如何肯善罢甘休?”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