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时间紧迫!

第215章铁证如山?时间紧迫!

阳山。

朱允熥的声音并不大。

但此刻除了夜风拂动,再无任何动静。

连周围森林的野兽,都在这一刻潜伏了起来。

于是。

这不大的声音,便格外的响亮。

语落话断,仍似有余音回荡。

朱允炆暗暗瞅了朱允熞一眼。

很想看到他愤怒而暴跳的样子。

这个污陷的局,是他费尽了心思,与朱允熥多次暗中沟通,才想出来的。

耸人听闻。

但证据,他都已经做好了。

相信一定能让朱允熞不能翻身。

他想必会大声斥责,愤而争辩吧。

可惜,朱允炆失望了。

朱允熞还是坐了那里,静静的听朱允熥说完,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

“为什么,他还能如此镇静?”

朱允炆心里恨恨的。

不自觉握紧了拳头,但很快又放了开来。

“我要保持淡定。”

他在心里对自己说。

这可是在老朱面前,是最关键的时候。

他不能允许有半分错。

演戏一定要演到位。

“你说的这些话,可都有什么证据?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率领五百锦衣卫,一直跟在他的身旁,难道就没有任何发现?”

老朱的声音,平平淡淡。

但越是越如此,越能听出语气中的寒意。

毕竟,在自己孙儿面前,他素来都是一位慈祥的长辈,不会似这般不带感情。

只是,究竟在生谁的气,就没有人知道了。

“皇爷爷,据孙儿所查,蒋瓛并没有背叛,只是失职。”

这次说话的,却不是朱允熥,而是朱允炆。

“这一点,就不得不说四弟的高明了。”

“新军之前一直在训练跑步,脚力个个惊人,堪比“急脚驿”,锦衣卫虽是千挑百选的精锐,脚力却远不如新军,以致于前往嘉兴府的途中,不断有人掉队。”

“及到到嘉兴城下之时,人数已从五百,跌至一百。其余的四百人,皆在中途掉队,是后来回程,才将人员重新收拢。”

“此事朝野上下皆知,还传为美谈。”

“但却不知,这也正是四弟之计。”

“锦衣卫人少,且一个个疲惫不堪,自难辨明真假虚实。”

“再者,四弟所谋之事,干系重大,除了陆前犬养,陆前猪养等少数几名倭寇头子,以及四弟的心腹之人,如妖僧姚广孝等知晓之外,再无外人得知。”

“即便是那些私盐贩子和张士诚旧部,都万万也没有想到,自己依附的倭寇头子,会将自己卖了。”

“四弟的布置,堪称天衣无缝,若不是孙儿无意中抓获了陆前猪养,搜出书信,审出原由,万难查明。”

他顿了顿,道:“此事关系重大,若没有铁证,孙儿也不敢来启禀皇爷爷。”

“不光是陆前猪养,就连陆前犬养,孙儿亦已抓获。”

“往来的书信,也都被收缴。”

“可以证实孙儿所说的内容。”

“除此之外,孙儿还抓了数十名倭寇,以及当时被冲散逃窜的几名私盐贩子,曾经依附张士诚旧部的叛逆。”

“孙儿令人将他们隔离分别审问,比对供词,这才还原了松江府大捷的真相。”

朱允炆说完,从怀中掏出厚厚一叠纸来,递了上去。

“皇爷爷,这里有四弟和倭寇头子陆前犬养往来的书信。”

“其中有割让苏州,嘉兴,松江,杭州等十六府给倭寇的承诺。”

“还有为其建造魔都,以作为倭寇京师的图谋。”

“江南造船厂,所造之战船,亦将全部移交给倭寇。”

“书信中种种内容,骇人听闻。”

“除了书信,其他倭寇,私盐贩子,张士诚旧部的供词证言,共计四十三份,皆已签字画押,还请皇爷爷过目。”

老朱接了过来,却没有立即打开。

而是望了坐在旁边不远处的朱允熞一眼。

只见他正在那里闭目养神,仿佛睡着了一般,对周遭的一切,皆如无视。

面对朱允炆和朱允熥如此严厉的指责,他也始终不发一言。

“熞儿,你怎么看?”

老朱蓦然出言问道。

朱允炆心里一惊。

因为他从老朱的声音中,并没有听出生气之意。

这与他的设想,有点不太相符。

但很快,朱允炆又冷静了下来。

皇爷爷是何等人物?

以布衣之身,成就天子之位,创建了庞大的大明帝国。

他这一生,几乎都在与人斗智斗勇。

哪怕是成为皇帝之后,也是如此。

李善长,胡惟庸……哪个又是易与之辈。

皇爷爷的情绪,又岂会这般容易被人察觉呢?

“一切但凭皇爷爷定夺。”朱允熞恭声道。

再不多言一句。

朱允炆本想再出言激他两句。

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

演戏的关键,就是不做多余的事情。

因为做得越多,越容易露出马脚。

在这个时候,他急于取信老朱,更不愿被看出丝毫端倪。

老朱收回目光。

又问朱允炆道:“既然倭寇头目陆前犬养亦已抓获,为何不一起送来?”

“启奏皇爷爷。”朱允熥在旁边接言道:“陆前猪养抓获之地,就在阳山附近,故而将扭送过来,不怕有失。”

“孙儿是审问陆前猪养和他的同伙之后,才得知陆前犬养等人的藏身之地。”

“然后才派兵前去捉拿。”

“因其距离阳山,尚有一百余里,路途遥远。”

“孙儿擅自调兵将其拿住,已经冒了极大的风险。”

“皇爷爷在外,掌大明国政,负责监国的,乃是四弟。”

“可此事又事涉四弟,孙儿不敢泄露,只能暗中行事。”

“故抓获陆前犬养之后,便立即就地关押。”

“唯恐在路上有失,不敢轻易运送。”

“这些供词,皆是严加审讯,反复核对,才最终确认。”

“如今已呈到皇爷爷御前。”

“皇爷爷大可下旨,将陆前犬养及供词上的四十三人,皆押来阳山再审,一问便知。”

“这上面的书信,亦是四弟亲笔所书,字迹真假,皆可核对。”

他朗声而语,极力让自己保持镇静。

光是伪造出书信,证言证词,便已绞尽脑汁。

至于人证。

虽说弄四十几个人来不难,再弄一批倭寇来也容易。

但这些人直面老朱,会不会露出马脚,他和朱允炆心里可没底。

商量之后,还是认为只给书信和证供,才是最佳策略。

他心中另有谋算。

只要蒙混过今晚,日后就算真相大白于天下,那也没事了。

这一点,他早有准备。

敢铤而走险,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以老朱的精明,以锦衣卫的能力,查明真相,轻而易举。

但无论如何,面对如此严厉指证,还有这么多的“证据”,老朱都必须去查。

而这需要时间!

今晚成功的关键,就是时间。

朱允熥心中想着那位高人的指点,极力平息着内心的激动。

老朱听他说完,这才慢慢打开书信和供词,逐一看了起来。

书信的内容不少。

供词更多。

但他看得极快。

不一会儿,老朱就翻阅完了。

朱允炆和朱允熥一直站在那里等着。

隐隐约约中,身体都有些颤抖。

这些东西,可都是费了很大的功夫,才“编”出来的。

谋划了几个月,成与不成,就在今夜。

“不错,能得到如此详实的证据,辛苦你们两个了。”

两人正忐忑不安之际,老朱的声音,淡淡响起。

“熞儿,伱的两个哥哥指证勾结倭寇,图谋不轨,你可有话要说?”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