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第一更,书订阅)

在这里没有农村!

只有城市圈和卫星城!

很多旅行者在他们的游记中如此的描述着这个“没有乡村”的地方。

真的没有乡村吗?

是的,没有!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确实没有农村。但是在种植园与种植园之间却有一些定居点,他们大都是由过去的垦殖点改造。

这些定居点的规模不一,大的也就只有几千人口,这里的人们往往都是在附近的种植园农场里工作。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就是农村,如果这是农村的话。

此时的小镇是寂静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在附近的种植园里工作,现在是上班时间,镇子里几乎看不到多少人。

漫步在小镇的街头,南希好奇的张望着,然后说道。

“似乎和我在电影里看到的阵子差不多。”

“确实,这些建筑基本上都是按照标准图纸建设的,以前面的市民中心和学校为中心……”

李毅安指着前方的两栋建筑说道:

“看那里就是市民中心和学校。”

在这里基本上所有的市民中心和学校看起来都没有任何区别,他们都是由相同的图纸建造。

“我好像去过那里,他们都是用统一的图纸建造的吧?”

因为之前去过一家市民中心,所以南希看到那座市民中心时,不禁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采用了统一的图纸,这也让这些地方没有了特色,但是,也正因如此,每个人到了市民中心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归属感,因为所有的市民中心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不是基本上,而是全部一样!除了一些内部的装饰会有所区别之外,其他的没有任何区别,他们都是按照统一的图纸来建造的。

学校同样也是如此。根据学生数量的不同,学校的校舍分成几个等级,像那小镇他的学校就是属于d类,就是最低等级。

这样的小镇,要种植园也就是学校了,所以,李毅安一行人就到了这所学校之中。

面对突然造访的阁下,校长自然是激动的,以至于说话都有些结巴。

“阁下,现在学生们正在上课,要不然……”

就在校长刚想开口时,李毅安就说道:

“不用打扰学生们上课,嗯,你们的音乐教室在什么地方?我到那里去看看吧。”

之所以会提出到音乐教室看看,是因为通常来说,偏远地区的学校,它的基础设施落后,就是体现在音乐教室,图书馆之类的硬件上。

虽然在这里,所有的学校都是根据标准图纸建造的。体育场,游泳池,都是必备的。

但是,李毅安还是想要亲自看一下。看看那些设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不是作为一个摆设摆放在那里。

“啊,这样……现在第一教室正在上课,我们去第二教室吧。”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一间音乐教室,在音乐教室内有钢琴,吉他,萨克斯风之类的乐器,看到到站台上有一些脚印时,李毅安问道:

“平常孩子们都是在这里上音乐课吗?”

“是的,阁下,我们学校虽然偏远一些,但老师的配置还是非常齐全的,有三名音乐老师,其中两个人还可以教授美术,唯一名音乐老师可以教授舞蹈……”

校长特意强调到:

“她们都是欧裔,有一名老师是去年从俄国嫁过来的,她之前曾经是基辅交响乐团的成员,自从她到来之后,我们学校已经连续在本地的校际音乐比赛中获奖。”

从俄国嫁过来的……校长的回答让李毅安的心里微微一笑,自从几年前赫鲁晓夫访问过之后,苏联就对这边单方面免签了。

与苏联人很难申请到护照出国不同,在这里申请护照,只要申请就会获准,所以,每年冬天都会有不少人到俄国去旅游。

而旅游的副产品是什么呢?

就是爱情!

对于很多俄国人来说,结婚是他们为离开俄国的唯一途径。所以,些去俄国旅游的人可以很轻松的收获当地女人的爱情。

而且那些俄国女人普遍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毕竟,苏联的教育还是非常发达的,尤其是在艺术特长上,基本上所有的俄国女人都会音乐或者舞蹈。

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学校中出了不少来自俄国的音乐舞蹈体操老师,她们都是嫁到这里的俄罗斯女人。

“阁下,您看,这是他们获奖的照片。”

顺着校长手指的方向,李毅安走过去看到一张师生们的合影,照片上的金发女郎相貌颇为漂亮。

着照片上的老师,南希忍不住说道。

“嗯,她可真漂亮,不过没想到在这里居然会有俄国人。”

“我们欢迎所有人来这里。”

当然这种欢迎是有条件的,像这样才貌双全的女人当然欢迎了。至于那些“黑贵”肯定是要拒之门外的。

“过去这些年我们的经济以及教育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各国移民的涌入有直接关系。”

就在李毅安解释着的时候,注意到南希的目光落在窗台上,似乎是在观察着什么。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这里的墙体真的很厚啊。”

南希有些惊讶的说道。

“看起来好像有两英尺那么厚,为什么要建这么厚实的墙体?”

就像是有了什么发现似的,南希疑惑道。

“好像在这里,只有市民中心和学校的房子是砖石的,普通人家的房子都是木制的,这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特别……”

李毅安想了想了一下。就不加隐瞒的说道。

“在这里学校是某种意义上的避难所。”

“避难所?”

“是的。”

点了点头,李毅安解释道。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安排问题,比如地震,台风,比如战争。所以,像学校之类的公共建筑都是经过特别增强的,它的墙体更加坚实,而且采用了大量的钢筋。”

这些砖墙并不是简单的砖墙,在砖墙之间有钢筋混凝土加固。战争给人们留下来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尤其是接连遭受盟军轰炸的德国,面对被夷为平地的城市,那些建筑工程师们在来到这里之后,在设计那些建筑时,就充分考虑到了战争的威胁。

如何在轰炸中保护建筑内的人们就成了他们在设计之初就考虑的事情,所以,这些建筑都是经过精心加固的。

虽然精心加固的房屋造价很高,但是用在学校上倒也是物有所值,毕竟,这里保护的是孩子。

何况,战争的威胁之外,还有地震,台风等灾害威胁,所以,这里所有的学校都可以用堡垒来形容。

“按照设计,校舍的墙体可以阻挡250kg炸弹在近距离爆炸造成的损害,你看这里的窗户玻璃都是使用的夹丝玻璃,被冲击波震碎之后,也不会产生玻璃碎片。而且窗户也是钢结构的,线式的窗台可以加装沙袋,从而让窗户和墙体结成整体。”

其实学校的周围还有很多细节,细节都是出于一个需要就是在战争中尽可能的保护学校,保护学校里的人们。

尽管这些校舍并不能阻挡核战争,但是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不过,在大多数时候,这些坚固的校舍所用来阻挡的是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

毕竟,有时候诸如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才是人类面对的最大威胁。

听着李毅安的解释,南希看着周围,然后说道:

“你们遇的非常周全。但这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学校啊。”

在她看来,像这种小地方碰到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是啊,可那又怎么样呢?”

李毅安笑着说道:

“我们总是想给他们最好的,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不能说大地方的学校,我们给他最好的,小地方的学校,我们就给他最差的吧。”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更多的有感而发,毕竟当年他出身18线的小地方,那里的教学设施非常简陋,和大城市完全无法相比。即便是如此,相比于乡镇学校仍然是天差地别。

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有时候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也正因为目睹了这种差距,所以在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上,李毅安是极其关注的。

就像这里的大学联考一样,绝对不会因为有人是长安户籍,就另眼相待,因为这里的高考是统一分数线,不会因为大学在哪个地方就给予这个地方的人额外的照顾。

“公平,教育上的公平。有时候想要实现它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某种公平。

至少,我们没有因为这些学校地处偏远,而忽视对它的硬件投入。”

指着教室里的乐器,李毅安说道:

“你看,在这里的教学设施,和长安的学校是一模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它地处偏远而有任何缺失,这是最起码的公平,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我们还谈什么公平呢?”

反问之余,李毅安对一旁的校长说道:

“学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吗?”

学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面对阁下的询问,校长一一说出了学校需要帮助的地方,既有硬件上的,也有师资上的,对于此,李毅安自然让人全都记了下来,等回到官邸后再与相关部门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显然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一所学校,肯定还涉及到其他很多学校。

最后,李毅安又在学校的礼堂和师生们见了一个面,也就是发表演讲,和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通过学习实现个人的理想。结束之后他又与这些学生根据班级的不同进行了合影。

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惊喜,应该说是他们一生中最值得铭记的一刻。

不知道多少孩子始终把合影挂在家里。从儿童直到成年,合影都始终挂在他们家中最显眼的地方。

而南希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等到离开学校之后,她想了想说道。

“我发现你和美国的政客是不一样的。”

在李毅安有些疑惑的时候,南希说道。

“比喻他们你更加真诚,我能够看得出来你对那些孩子和教育的关心是发自肺腑的。”

女人的话,让李毅安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关心教育和孩子们……这是一个政客必须要做的事情,毕竟,孩子才是我们的未来,如果他们都不关心的话,那些口口声声宣称关心人类的人,又是一种怎么样的关心呢?”

南希想了一下,说道:

“也就是虚假的关心,一个虚伪的人了。”

“这就要靠你自己去发现了。”

李毅安哈哈笑道,倒是非常喜欢去按照自己的想法调教眼前的女孩儿。

能够把她调教成什么模样呢?

但是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就在李毅安的考察之旅过半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却让他不得不结束行程。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